快30年了,你可能第一次看懂《食神》

今年暑期檔的最後一部驚喜之作,選擇了在8月的最後一天登場。

對於很多80、90後影迷來說,這部時隔近30年才上映的“老電影”同樣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它就是周星馳1996年自導自演的經典名作《食神》迎來內地首次公映。

《食神》首映於1996年,由星爺與李力持聯合執導,星爺攜莫文蔚、薛家燕、吳孟達、谷德昭等主演。對於大部分影迷來說都是在錄像廳或者DVD碟片上第一次觀看這部作品的。

在首映28年後,《食神》此次以全新修復版的姿態在內地大銀幕正式亮相,在影院裡感受曾經欣賞星爺電影時候的興奮之情,或許是這個暑期的最後期待了吧。

關於《食神》的故事情節,小萬不必多說,相信熟悉的影迷幾乎可以倒背如流。現在回頭來看,影片有不少周星馳標誌性的喜劇風格,同時整體結構相當“規整”。

90多分鐘的片長可以等分爲三幕,分別是飲食界的食神史蒂芬·周從意氣風發到被陷害之後跌落神壇,中段是在廟街結識了火雞、鵝頭等人,並且靠着“爆漿撒尿牛丸”東山再起,最後一幕高潮是參加食神大賽,正神歸位。

雖然圍繞的主題是烹飪,但故事內核更接近於傳統香港武俠/功夫片裡落難-歷練-崛起的經典敘事模式,影片後半段在少林寺修行更是顯現出周星馳的“動作片情結”。

除此以外,身爲深度影迷的周星馳在片中大量化用和致敬其他影片橋段。在時隔多年,《食神》本身也成爲被人致敬的對象之後再來重看,也覺得別有一番趣味。

比如一開始將做菜段落和片頭演職員表放在一起的設計,可能就是直接來自一年前才上映的李安的《飲食男女》,而莫文蔚唱的那首歌則是惡搞了鄭少秋主演的《陸小鳳》。

至於大家更熟悉的“找出是誰隨便搭話”的那個段落,直接來自凱文·史派西主演的《非常嫌疑犯》,連其中笑場和打鬧的細節都如數復原。

還有史蒂芬周幻想的“女粉絲”段落,則戲仿了當時的陽光檸檬茶廣告,只是做了一個性轉版本。

這些致敬段落涉及範圍之廣,來源素材之新(《飲食男女》和《非常嫌疑犯》都是當時新片),已經足以看出周星馳對電影的深度癡迷和對娛樂元素的敏感把握。

但是在小萬看來,《食神》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致敬,也是事關影片創作核心的一個致敬,卻是在結尾部分,史蒂芬周的那句臺詞。

影片結尾,史蒂芬周再次遭遇了曾經陷害他的搭檔,並且宣稱“我不是要讓人家說我厲害,而是要告訴別人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這句臺詞顯然來自《英雄本色》,此後斯蒂芬周還有一個用鈔票點雪茄的鏡頭更是強化了這個致敬。

但這其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致敬,更是周星馳本人的內心潛臺詞,甚至可以說,這句話纔是《食神》能夠面世的根本原因。

時間回到1994年,當時的周星馳已經有多部電影登頂香港電影年度票房榜,也連續3年提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於是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發展的想法。

1994年,周星馳成立彩星電影公司,找來劉鎮偉擔任導演,拍了後來成爲名作的《大話西遊》。

但是在當時,這部分爲上下兩部的電影因爲過高的成本,以及完全背離市場對於“周星馳喜劇”的期待而賠得血本無歸,彩星公司也直接倒閉。

不得已,周星馳重回向華強的永盛公司,拍了《百變星君》《大內密探零零發》等過往風格的嘻鬧無厘頭電影。轉年到了1996年,周星馳不肯甘心,又成立了星輝海外有限公司,再次嘗試獨立。

而星輝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食神》。

1996年年尾,《食神》上映之後直接成爲年度票房榜第二,周星馳如願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所以我們再看《食神》,能從中看到周星馳“憋着一股勁”的個人投射,故事中的主角就叫做史蒂芬,也就是周星馳自己的英文名,整個食神大賽也帶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那個看似公平權威,實際在背後上下勾結、利益交換的食神大賽,無非就是當時娛樂圈的象徵。

片中兩次食神大賽,第一次史蒂芬周是評審,在媒體面前對於參賽者一頓數落、通通零分,嘴上說着要“用心才能做好食物”,但私下卻是用錢買通對手,不斷擴大分店規模的黑心商人。

而結尾的食神大賽,飾演的評審薛家燕明明已經被史蒂芬周的“黯然銷魂飯”所感動,卻因爲自己有把柄被抓在唐牛一夥人手中,而不得不違心宣佈食神歸屬依然是唐牛。

這其中的隱喻不言而喻,在影視圈已經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的周星馳早已對被資本和利益裹挾的影視圈“潛規則”心知肚明。

結尾處史蒂芬周那句“根本就沒有食神,或者人人都是食神”更是直接點出了他自己在經歷了各種高光和失敗之後的人生感悟:

票房、獎項、頭銜,或許都只是虛名而已,只有那一碗用心做出的叉燒飯,纔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回到當下,在這個暑期檔的末尾,《食神》“突如其來”的降臨,對於粉絲來說無疑是一大樂事,但是仔細品味一下,其中也頗有深意。

周星馳的星輝公司在《食神》之後,不隨大流製作流水線作品,連續推出了一系列經典,如自導自演的《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完美詮釋了周星馳的個人風格和喜劇特色,真正讓周星馳在影迷心中“封神”。

但隨着《西遊伏妖篇》《新喜劇之王》的表現不佳,《美人魚2》又遲遲沒有蹤影,如今的星爺,其實與當年《大話西遊》之後遭遇低谷的他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食神》在1996年橫空出世,證明了周星馳即使遭遇了票房慘敗,也依然可以重頭再來,可以“將失去的東西拿回來”。

時隔近30年之後,《食神》在當下時間點重返大銀幕,對於觀衆來說有兩個別樣的意義。

除了能再次體驗那段人生起落、東山再起的樂觀與自嘲精神外,也期待着我們心中那個曾帶來無數歡樂的喜劇之王,能早日“歸位”。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