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足亞太區數位資產市場 跨國銀行不等臺灣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數位資產管理最新「Project Guardian實驗」,匯豐、渣打、星展、花旗、華僑銀等11家土洋銀行全參與其中。資料來源/MAS)

美國官方領頭正視數位資產的監管必要,亞太區的日本、香港、新加坡金融管理單位,對於數位資產的管理行動近期也加快,不僅接連祭出有效管理作法,更重要是公開邀請跨國金融機構參與,共同投入相關市場及產品的開發。日本三菱日聯(MUFG)銀行集團、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星展、花旗等都在受邀名單之中。

臺灣方面,金管會計劃在9月完成《管理虛擬資產平臺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指導原則》,將加密幣交易商「有限度」納管,恐不包括放行在臺營運的土洋銀行業者參與數位資產商機,已有星、港實務經驗的外銀,先讓臺北分行成員鴨子划水,透過行內分享學習、提早準備。

香港積極打造數位資產的區域樞紐,香港金管局今年來迅速對數位資產開大門,已有3檔加密ETF在香港上市,包括CSOP比特幣期貨ETF、CSOP以太坊期貨ETF,三星比特幣期貨活躍ETF。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主動發聲,成爲香港第一家提供加密連結交易所ETF交易的銀行,首波加入連結的加密幣有交易第一、第二大量的比特幣和以太幣。至於服務的客戶限於香港地區。

不同於臺灣監管機構嚴禁銀行參與數位資產,更以防制洗錢法嚴管數位資產交易平臺業者,業者透露,申請通過的比例愈來愈低!反之,香港金融監理方的金管局,近期向在香港營運的土洋銀行施加壓力,要求銀行業向加密公司提供服務,亦敦促金融機構支援虛擬資產業者對銀行帳戶的需求。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數位資產絕不落「港」於後,本週展開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測試,提出「Project Guardian實驗」,邀請匯豐、渣打、星展、花旗、華僑銀等11家土洋銀行參與其中, 以監管方和金融行業的合作倡議,用以測試資產代幣化、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的可行性,最終目標是要爲投資者帶來潛在的良機。MAS的數位資產管理,向來結合國際標準,此次公佈的計劃即與國際清算銀行(BIS)支付和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的主題專家共同開發。

日本6月正式實施修訂後的《資金結算法》提供法律框架地位,將穩定幣定義爲一種新的「電子支付方式」,日本最大銀行集團三菱日聯(MUFG)與多家境外的穩定幣發行商洽談合作,希望能透過旗下區塊鏈平臺,爲第三方公司發行穩定幣。據瞭解,MUFG旗下區塊鏈平臺「Progmat」一直在尋求新商機,今年第一季與Datachain開展技術聯盟,並進行「PVP 支付」試驗,提早演練各穩定幣之間的相互轉帳和交換。

MUFG若此次能因此爲其他公司發行與美元等外幣掛鉤的穩定幣,將能提供全球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現行《資金結算法》,穩定幣被認定爲「類數位貨幣」,並歸屬爲外匯交易,因此發行方將僅限於國內的銀行、轉帳服務商和信託會社,至於海外發行的穩定幣,其監督則是由日本即將出臺的新牌照「電子支付手段處理業者」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