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造手機說來容易做來難
(原標題:跨界造手機說來容易做來難)
證券時報記者 嚴翠
在產業鏈成熟、競爭充分的手機行業,跨界新入局者造出個手機不難,但要做好並在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則並非易事。
9月28日,一則汽車大佬、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旗下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進軍手機行業的消息,驚詫社會各界,其背後深意值得深思。
李書福造手機是看上了手機作爲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連接終端的屬性,並期望以此打造用戶集汽車、手機、衛星等一體的生態圈,同時防止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下,公司汽車用戶等重要信息掌控在其他手機廠商手中而陷入被動境地。
類似期望通過造手機打造生態圈的企業不少,格力電器造手機多年來,至今仍未見顯著起色;樂視網曾擬通過造手機打造生態圈,但以失敗告終。
除了這類企業外,還有其他一心只想做好手機的企業也失敗了。如錘子手機、酷派手機、金立手機等等。此前放言已大規模招兵買馬,大舉進軍手機行業的寶能集團,其手機業務負責人兩個月前已離職。
要長期紮根手機行業,並做出有競爭力的產品,並非易事。
首先,手機是一個超強佔資的行業,以一臺手機最低1000元的成本計算,1萬臺即佔用1000萬元資金,10萬臺就佔資1億了,但這僅是最基礎的計算。數據顯示,2020全年,中國市場智能手機的整體出貨量約3.26億臺,同比下滑11.2%。2020年,華爲全球出貨量1.89億臺,iPhone全球出貨量2.06億臺,三星全年全球出貨量接近2.67億臺。
其次,手機研發週期很長,一般行業旗艦機型提前一年時間研發,普通款式手機也需要6-8個月的研發週期。
再次,手機生命週期很短,更新換代非常快,短則3個月產品即過時,長則比如蘋果iPhone系列一年時間過時,過時即意味着產品將降價,競爭力降低以及擠壓庫存等。
此外,一個手機品牌的成功,得益於從研發、設計、品牌到渠道等全方位的出色作戰,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容許出問題,其中品牌、渠道的建設,需要較長時間積累。
至於當下衆多手機企業反向紛紛涉足汽車行業,有的意在鋪墊汽車電子、有的則計劃造整車,各自目的不一。部分背後是資本力量的推動,部分則是業務發展需要的推動,手機與汽車業未來將如何融合,靜待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