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哈斯看北藝中心 這是臺灣巨大的機會
OMA 始創合夥人雷姆.庫哈斯(右)、OMA管理合夥人建築師大衛.希艾萊特(左)來臺參加北藝中心開幕季,並擔任導覽。(杜宜諳攝)
普立茲克獎得主、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創始合夥人雷姆.庫哈斯擔任北藝中心設計之一,他認爲北藝中心是臺灣文化與劇場發展的一個機會。(杜宜諳攝)
北藝中心內部有獨特的參觀路線,觀衆能看見劇場的另一面。(杜宜諳攝)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迎來開幕季,普立茲克獎得主、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創始合夥人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是設計者之一,已來臺完成隔離並參與開幕一連串活動,他表示,他和建築團隊都熱愛這個建築,同時他也認爲,「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對於臺灣的文化和劇場發展,都是一個美好的機會,建築師不會對自己的作品百分百滿意,但我們會留在這裡,持續和相關單位合作,讓所有事情可以順利圓滿。」
另一位擔任設計的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建築師大衛.希艾萊特(David Gianotten)表示,北藝中心座落在士林夜市旁,而夜市本身就是創造力的來源,「夜市的活力,就是我們的靈感,我們希望可以把城市街道的活力帶入建築本身,也希望這座建築的量體變小,好擁抱這座城市,所以把三個劇場放進一個立方體裡,像是把三種菜色放在一個盤子上。」
有趣的是,外界解讀這樣三合一的架構,像是麻辣鴛鴦鍋的鍋子造型,庫哈斯表示,「我們是在設計完之後,看見鴛鴦鍋的圖片,覺得很有趣,還真的有點像,這也創造了和在地的關聯。」庫哈斯也解釋,將建物本體擡高,也是希望附近的街道生活,能成爲建物的延伸,「建物本身就像臺北市的客廳,四面八方的街道,有一種流動感。」
然而,北藝中心建造過程可說是峰迴路轉,從2012年開始動工,原定2014年完成主體工程,2015年開始試營運,但施作工程延宕,2016年承包商周轉不靈,聲請破產倒閉,各界憂心成爛尾樓,直到臺北市政府在2017年3月重新發包後,又2度流標,之後採分項發包,工程預算也從最初的38億元增加到67億元,原本在2021年6月30日竣工,但又遇上本土疫情爆發,停工又復工,直到今年上半年才試營運,如今迎來開幕。
面對這10年的建造過程,希艾萊特持正面態度,他表示,一開始參與這個計劃時,就已下定決心必須花很多時間瞭解,「遇上困難時不是去反抗,我們的角色是合作者,希望能把想法落實在裡面,並運用獨特性創造臺灣特色,過程中OMA北藝中心項目總監林家如、建築師姚仁喜、北藝中心執行長王孟超,都給了我們很多幫助,讓我們更瞭解臺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