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難的鳥擊風險
(圖/美聯社)
2024年12月29日,濟州航空一架737-800型客機(編號7C 2216)從泰國曼谷起飛,在韓國全羅南道務安國際機場降落時疑似遭遇鳥擊,導致起落架故障。據官方稱當時機場風向風速爲280°/4kt,能見度CAVOK(Ceiling and visibility are OK),經兩次重飛失敗後迫降於跑道,最終撞擊機場外牆並爆炸,造成181名乘客與機組人員中,計有179人罹難。
韓國這一慘痛的空難事件,不僅暴露飛航安全中的鳥擊威脅,也凸顯機場救援與消防體系的侷限性,特別是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問題。
而有效改善鳥類羣聚,以免造成鳥擊的防治作法,除減少機場周邊的水塘、垃圾場,及吸引鳥類的植被,以降低鳥類聚集風險。亦可利用雷達與現場巡邏結合的監控系統,及早發現並驅離鳥羣。技術手段如聲波、光波、驅鳥球或無人機,也可作爲非致命性的驅離方式。加上引入先進的鳥類活動預警系統,結合人工智慧分析數據,可提高鳥擊風險的預測與防控能力。
其次,根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標準,務安機場因年航班流量低於3萬架次,而被歸類爲等級2機場,主要服務中、小型航空器。依《民用機場救援與消防應注意事項》中規定,等級2的機場是僅配備一輛消防車和基礎救援設備的。然而,隨着國際航班量逐漸增加,該機場的救援能力等級早已不敷需求。此次事故中,737-800的迫降明顯超出機場設備的處理能力,導致救援滯後與傷亡慘重。
此外,中、小型機場在應急人力資源配置上,常因預算限制、區域吸引力不足,以及專業人員流失等問題,難以維持足夠的救援與消防隊伍。尤其是救援人員需具備航空專業知識,與高壓環境下的應變能力,培訓成本高、招募困難,使機場在面對大型災難時更加力不從心。
雖然可針對承接國際航班的中、小型機場,增加消防車輛、救援設備及專業人員配置,並提升急救能力培訓。然而,再考慮到人力資源的挑戰,可採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區域性救援資源共享機制,讓鄰近機場或城市的救援隊伍能快速支援。
二、採用兼職或合作模式,聘請具相關背景的志願者,或退役專業人士參與應急支援。
三、通過提高待遇與職業發展規劃,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加入。
而機場與進駐的航空公司,應制定更詳盡的應急預案,並定期進行聯合演練,以提高突發事件的處置效率。同時,演練中應模擬包括人力資源不足的情境,測試備用方案的可行性。
每次的飛安事件,都必須從中汲取教訓,優化機場等級管理,強化鳥擊防治,並建立更全面的人力資源策略,以確保每一次航班的安全,讓罹難者的犧牲成爲推動飛安進步的動力。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