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突然發現無暗物質星系 有可能推翻對暗物質的認知
暗物質,被科學家認爲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目前已知的物質。結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觀測和標準宇宙學模型(ΛCDM模型)可確定宇宙中暗物質佔全部物質總質量的85%。
可以說暗物質充斥着整個宇宙,但是現在,天體物理學家似乎發現了一個沒有暗物質的星系。這簡直顛覆科學家對暗物質的認知。雖然迄今爲止物理學家還不太瞭解暗物質,但是他們認爲星系形成於一團團的暗物質,恆星也只能在原有的暗物質基礎上形成。因此星系的形成是暗物質不斷積累的過程,然後普通的氣態物質落入暗物質雲團,逐漸演化成恆星,然後再形成星系。對於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單一粒子有多重,或者說暗物質是如何形成的,物理學界尚無定論。也沒有人能夠在地球上捕捉到暗物質粒子。
據瞭解該星系距地球6500萬光年,其包含的暗物質數量很少,甚至可以說這個星系根本沒有任何暗物質。科學家測量了該星系中10個球狀星團的旋轉速度,據悉每個球狀星團中包含數以百萬計的恆星。他們的測量顯示,這個星系的恆星可以處理自身的旋轉速度。耶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多克姆指出,與其他同樣亮度的星系相比,“它的暗物質比我們預期的要少400倍”,也就是這個星系的恆星佔到該星系質量的全部,似乎沒有爲暗物質留下任何餘地。這種現象很奇怪。雖然其不能顛覆科學家對星系形成的理解,但完全可以改變天體物理學家對暗物質的定義。因爲恆星只有在原有的暗物質基礎上形成,而現在這就像找到一個沒有骨架的身體。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如何形成了一個沒有暗物質的星系?
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爲推翻原有理論還爲時過早。他指出,可以把暗物質看成是一種流體,就像一片黑暗的海洋。這些“海洋”流體粒子在太空中圍繞星系運動,就像彗星圍繞太陽飛行一樣。隨着暗物質粒子到達其軌道的頂端,來自鄰近星系的力量可能會將其帶走。而巧的是這個名爲NGC1052-DF2的星系正在圍繞另一個星系旋轉,因此這個星系可能與其他星系一樣曾經有很多暗物質,而鄰近的星系則將暗物質帶走了。當然,如果天體物理學家發現更多類似的星系,他們將不得不修改他們關於暗物質的現有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