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發炎生活 甩憂鬱焦慮失眠
「2022臺灣醫療科技展慈濟健康講座」,由花蓮慈濟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助理教授陳紹祖主講「焦慮、憂鬱和失眠預防新觀念」,吸引許多民衆參加。(鄧博仁攝)
花蓮慈濟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助理教授陳紹祖主講「焦慮、憂鬱和失眠預防新觀念」,民衆反應熱烈。(鄧博仁攝)
現代人生活忙碌,當壓力長期未能被解決,身體會出現慢性發炎反應,讓維持正常睡眠的褪黑激素原料血清素減少,導致罹患憂鬱症及焦慮症,失眠問題更可能隨之而來。由於身體慢性發炎反應與憂鬱症、焦慮症及失眠有關,專家提出新的預防觀念,建議民衆過着「抗發炎」的生活。
本報日前與花蓮慈濟醫院合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邀請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陳紹祖講解憂鬱症、焦慮症與失眠的關聯性,及教導如何預防。
壓力未解 免疫細胞亢奮
根據2011至2012年韓國調查資料顯示,失眠者中有52.4%的人僅患失眠症,21.7%另患有焦慮症、患上憂鬱症者爲7.2%,兩者皆患的比例爲18.6%,顯示焦慮症、憂鬱症及失眠患者,有高度重疊性。
爲何憂鬱症、焦慮症患者,通常也會有失眠問題?他解釋,當人們遭遇的壓力源遲遲無法解決,體內會大量分泌腎上腺素及可體鬆,使得免疫細胞過度亢奮,全身長期下來會慢性發炎,以致血清素及褪黑激素減少,讓憂鬱症、焦慮症患者出現失眠問題,尤其憂鬱症患者容易受外面的聲響影響,而難以深眠。
陳紹祖分析,憂鬱症患者比起焦慮症更加缺乏血清素,以致無法感到快樂,活力也會下降,需要補充的血清素量較多。焦慮症患者則是容易感到緊張、擔憂,以及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頭暈跟腸胃不適,需要補充的量較少。
優質睡眠 運動控制體重
他建議民衆可以過着抗發炎的生活,包含不吸菸、限制酒精攝入量、吃抗發炎食物、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優質睡眠和妥善管理壓力,以減緩憂鬱症或焦慮症。
陳紹祖說,適度運動能促進體內及大腦血液循環,不只發炎物質較不易囤積在大腦,也能爲自己的身體打下良好基礎,較不易因挫折感到過度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