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誰還敢動中國試試!加拿大一夜收到壞消息,中方反擊來得太快!

據環球網報道,近期,加拿大聯邦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婭·弗裡蘭聲稱,加方“絕對”在考慮效仿美國,禁止在電動汽車中使用來自中國或俄羅斯的相關軟硬件,以應對所謂的來自中國等國的“產能過剩”和“安全威脅”。弗裡蘭當天在渥太華回答記者提問時稱,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視中國的“產能過剩”,非常重視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CBC稱,弗裡蘭沒有就上述言論提供更多細節,只是說相關決定是在與加拿大工業和勞工組織磋商後作出的。

從加方的表現來看,特魯多明顯不打算服軟,要跟着美國“一條道走到黑”。在弗裡蘭發聲的前一天,美國商務部發布擬議新規,計劃禁止銷售或進口帶有中俄相關軟硬件的聯網汽車,同時禁止單獨進口和銷售上述軟硬件。加拿大此舉明顯還是效仿美國,特魯多政府的惡劣行徑很快便自吞苦果,在弗裡蘭話音剛落不到24小時,加拿大反對黨魁北克黨團領袖發出警告,除非特魯多同意該黨派的要求,否則他將努力推翻特魯多政府。

加拿大此次緊跟美國步伐,表面上看似是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實則難掩其背後的冷戰思維與貿易保護主義色彩。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將正常的商業往來貼上“安全威脅”的標籤,無疑是對全球貿易規則的公然挑戰,也是對多邊貿易體制的嚴重損害。對於中國而言,這一潛在禁令,無疑會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海外佈局,造成嚴重打擊。近年來,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特別是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中國企業憑藉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加拿大本身的電動汽車產業並不發達,限制使用中國相關軟硬件,可能會導致加拿大電動汽車價格上漲,消費者選擇減少,最終損害加拿大自身的經濟利益。電動汽車產業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任何一個環節的變動都會對整個產業鏈造成影響。加拿大的舉動,無疑會加劇全球產業鏈的變化,提高生產成本,最終損害全球消費者的利益。限制競爭,最終會阻礙技術創新。

衆所周知,美國之前宣佈對產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徵100%的關稅,加拿大政府隨後跟風,不只是宣佈對華電動汽車加徵與美國一樣高的關稅,同時還“順帶”對來自中方的鋼鋁產品也加徵25%的關稅,與美國保持同步。中國商務部在不久前已宣佈完成相關調查,並認定產自加拿大的油菜籽存在傾銷行爲。中方沒有在調查結果宣佈後對加拿大產品加徵關稅,實際上就是給對方留下一些回頭的餘地,希望加方停止追隨美國對華髮起貿易挑釁。

加方罔顧各方提醒與勸阻,執意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附加關稅,並擬對電池和零部件、關鍵礦產品、太陽能產品以及半導體等產品採取歧視性徵稅做法,是典型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做法,嚴重違反了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和精神。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希望加方保持貿易政策的理性、務實與公正,切實考慮兩國產業、消費者利益,糾正錯誤做法。強烈呼籲有關企業、各行業組織等利益相關方充分參與此次反歧視調查,積極提交評論意見,爲推進全球產業可持續發展共同努力。

面對如此不利的局面,中國當然不會選擇沉默,這次的“反歧視調查”,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反擊,而是展示了中國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要明言:加方的高額關稅、無理限制措施,完全有違國際貿易的基本準則,屬於保護主義的行爲。這次調查的重大意義在於,大家可以看到,中國對外貿易的堅韌和果決態度,不會退讓,“反歧視調查”不僅僅是迴應加方的舉動,更是一個信號,提醒其他國家不要試圖在貿易中對中國“玩偏的”,這是一個全世界都應該引起重視的事情。

中國選擇加拿大作爲反制對象,並非無的放矢。在近年來的西方對華貿易摩擦中,加拿大一直扮演着積極追隨美國的角色,不僅在多個領域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還頻繁在涉臺、涉疆等問題上發表不當言論,嚴重損害了中國的核心利益和民族感情。加拿大的這些舉動,無疑爲中國政府採取反制措施提供了充分的理由。相比之下,歐盟在對待中國電動汽車加稅問題上展現出了更爲理性和務實的態度。

表面上看,加拿大和美國是在擔心“安全問題”,實際上,他們更擔心的是失去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優勢。通過設置貿易壁壘,限制中國電動汽車進入市場,他們就能保護本國企業,維持自身的市場份額。這纔是他們真正的目的。一些加拿大汽車行業人士對政府的這一決定表示擔憂,認爲這可能會損害加拿大的汽車產業。與其互相猜忌,設置貿易壁壘,不如加強合作,共同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只有合作共贏,才能實現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