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瘋狂補作業,家長如何幫孩子收心

暑期已近尾聲,經歷了長假的孩子們即將重回校園,孩子因不捨假期,還在進行最後的“掙扎”:有的在瘋狂補作業,有的在抓緊放鬆……他們在忙亂中迎接開學。與此同時,家長卻焦慮起來:早上睡到自然醒,一個暑期都在“放飛自我”的孩子們能夠“收住”玩心,調整好心態迎接開學嗎?因此,這段時間,“收心”似乎成爲許多家庭的關鍵詞。專家建議,家長應與孩子多溝通、交流,有意識地從假期遊玩等話題轉向學習的方面,正面引導孩子收心,讓孩子從心理上對新學期充滿期待和信心。

暑期最後瘋狂補作業

記者瞭解到,眼下,不少孩子都在抓住暑期小尾巴進行最後的放鬆,也有一些孩子在忙着補作業。

8月25日,即將上5年級的球球就在忙着寫作業,因爲暑期沒有控制好時間,再加上平時還要忙着興趣班作業打卡,總有其他事情夾雜着,因此老師佈置的閱讀和寫作文的作業至今都沒有完成。

“我問孩子作業做得怎麼樣,他一臉乖巧地回答我,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我照着作業單逐項覈對時,才發現很多都漏了沒做完。”家長李女士介紹,暑期最後幾天,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催着孩子補作業,之前是因爲太相信孩子了,沒有過多去幹預,才鬧成這樣的結果。這幾天她幾乎什麼事情都推掉了,一下班就回家看着孩子做作業。

家長王女士認爲,現在孩子的假期作業是非常複雜的,根本不像她小時候那樣,完成一本本暑假作業就好,而是有很多實踐類的作業,這類作業看起來難度不大,但是要孩子統籌安排其實非常難,需要家長來關心、參與。對整個暑期都在“放飛自我”的孩子來說,這幾天就要瘋狂補作業了。

抓住假期尾巴放鬆身心

“感覺一眨眼的工夫暑假就結束了。”昨日,家住海州區的小樂一邊看電視一邊說,他對這個假期比較不捨,開學後,學習比較緊張,沒有過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此,最近幾天他每天都會看一兩個小時喜歡的電視節目,也會約上同學一起玩一會,享受假期的最後幾天。

“就是還想再多享受一下暑期放鬆的狀態。”即將上高一的小舟告訴記者,雖然整個暑期,她都沒有停止學習,但是每天的作息時間相對比較自由,早上也可以多睡一會懶覺,下午還可以追追劇、打打球、玩玩遊戲,但是等到開學以後,這樣的狀態肯定是無法享受了,因此,最近幾天,她比較珍惜這種有些“慵懶”的感覺,也想再多享受幾天。因此,這段時間,她每天都會打遊戲、追劇來放鬆一下身心。

“可以理解孩子有這樣的心情。”小舟的媽媽季女士表示,孩子馬上就要回到寄宿學校,開學了就要開啓住校生活了,學習也會比較緊張,趁着還沒有返校,在家放鬆一下可以更好地調整學習狀態。

家長忙着催促孩子“收心”

“我最擔心的就是她無法適應新學期的節奏。”學生家長李女士說,臨近開學,她比孩子還要緊張,畢竟一個暑期下來,孩子天天沉浸在假期的狀態裡,雖然暑假作業按時完成了,但是開學前,孩子依舊不能按照計劃表來完成各項任務,總是要她催促,因此,最近幾天她需要經常叮囑孩子,也開始壓縮孩子下樓玩的時間,但是說多了,孩子卻有些煩躁,效果也不好。

與李女士一樣,開學在即,家長最希望的是孩子們能夠早點“收心”,早點進入學習狀態,於是這段時間,家長們工作之餘,也在忙着用各種方法來幫孩子收心,除了每日的叮囑和催促外,有的家長早已開始帶着孩子制訂周密的學習計劃,每天要求孩子提前學習新學期的學科內容及必讀的書目,逐步增加孩子學習的時間,壓縮孩子娛樂放鬆的時間,希望孩子們的腦袋裡只裝着“開學”這一件事,早點進入狀態。

“其實孩子要開學了,我還挺開心的。”學生家長周先生表示,面對“神獸”即將“回籠”,他充滿期待,畢竟孩子有時候也不太聽話,相信開學了一切就會步入正軌。但是面對開學,他也有些擔憂,因爲他和愛人又要開始擔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了,心情也會隨着成績的好壞而變化,這也是每個家長必須經歷的吧。

幫孩子“收心”應注意技巧

新海實驗中學教師王丹表示,開學前的收心準備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配合,不能簡單地認爲是家長動嘴提醒,孩子付諸行動,這樣通常不能起到很好的收心效果。幫孩子“收心”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家長還可以做以下嘗試:一方面,從幫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下手,在開學前一兩週時,最好讓孩子執行上學期間的作息制度,這樣循序漸進的堅持,對於已長時間處於放假狀態的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家長可以在言語上給孩子們一些安慰,讓孩子們從心理上克服“開學恐懼症”,鼓勵孩子們早日主動融入開學後的學習生活中去。但是家長要切記,在幫助孩子收心時不能操之過急,不建議家長經常對着孩子嘮叨“趕緊收心”,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緊張情緒。

王丹建議,臨近開學和開學之初,家長應及時糾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應該減少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與孩子步調一致,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以免分散孩子注意力。此外,最好在開學前幾天幫孩子制訂一個和學校作息時間接近的作息時間表。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有意識地從假期遊玩等話題轉向學習的方面,正面引導孩子收心,讓孩子從心理上對新學期充滿信心和期待。(記者 徐譽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