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颱風災後檢討 高雄市民怨沙包不足、抽水機不夠

高雄市議員黃柏霖、陳玫娟及陳麗珍今在議會舉行凱米颱風災損及市府因應措施檢討公聽會,沙包及抽水機問題最受市民詬病,學者認爲,要以不怕淹水取代不會淹水的迷思,學習與水共生。記者徐白櫻/攝影

凱米颱風重創高雄,市區透天建築及大樓地下室淹水376棟,議員質疑下水道清淤績效及抽水機、沙包數量不足;學者建議大樓自我防護機制須納入檢討。市府迴應,2018年0823水災過後每年都有編列區域排水清疏預算,風災過後會啓動大清淤,考量水閘門高度規範從90公分提高至120公分,另研擬區公所增設抽水機。

議員黃柏霖、陳玫娟及陳麗珍今在議會舉行凱米颱風災損及市府因應措施檢討公聽會。市府各局處統計,農業災損2億3400萬元,主要項目爲芭樂、香蕉、蓮霧。210校受損,重建經費8300萬元;仁武工業區災損3億6千萬元,損失居各工業區之首。

此次風災,市府水利局出動大型移動式抽水機,加上中、小型抽水機共300多臺,不過許多大樓淹水嚴重,以三民區日安大樓爲例,多達800輛汽機車泡水,損失慘重,區公所卻無抽水機可用。

陳玫娟家中兩輛停放在滯洪池附近的車子泡水,本身也是受災戶。她質疑,近年中央挹注1千多億元預算給高雄治水,未達超前部署效果,應檢討滯洪池功效及清淤有無持續進行。陳麗珍說,抽水機商借困難,颱風時打電話給很多單位卻都借不到,積水沒抽乾,電力無法恢復。

義守大學財金系教授李樑堅指出,抽水機和沙包配置不合理,美術館特區等不該淹水地方這次流入滾滾洪水,要查明原因編定經費處理,另外近年高雄蓋不少大樓,有關暴雨處理系統,沙包、防水閘門等自我防護意識與制度很重要,希望能有通盤檢討,另外清淤的基本功不可忽視。

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李銘義說,防洪治水有極限,但抽水機的佈置與調度要檢討,花多少錢、有多少滯洪池,要跟受災情況套圖後資訊公開,民衆有知的權利;高科大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魯臺營說,要以不怕淹水取代不會淹水的迷思,要學習與水共生,治水防洪不只是水利局的事,都發、工務等單位都要一起投入。

民政、水利及工務局指出,此次淹水主因是雨勢太大,各區公所備有中小型抽水機139臺,2萬5千個沙包也被民衆索取一空;建管規章的水閘門高度目前訂爲90公分,考慮提升至120公分,已檢討各公所抽水機數量,畢竟要先有抽水機配備才能自救。

水利局補充說明,區域排水清疏部分,2023年編列6千萬元、清疏長度117公里,2024年9千萬元、至今完成170公里,此次颱風增加淤土約40萬立方公尺,將提報災害準備金6200萬元辦理清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