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生「以工換學」慘淪學工 專家籲從制度截斷產業鏈
近年不斷傳出有境外生來臺求學卻淪血汗學工,立委範雲、陳秀寶、臺灣勞工陣線今舉辦公聽會。記者趙宥寧/攝影
近期柬埔寨事件,臺灣人被騙到異鄉淪人口販運受害者,實際上,近年也不斷傳出有境外生來臺求學淪血汗學工,立委範雲、陳秀寶、臺灣勞工陣線今舉辦公聽會,與會者共同點出,臺灣少子女化學校缺學生、產業缺工,寄望透過境外生來彌補,卻賠上臺灣高教聲譽,建議從法規制度截斷學工產業鏈,包含從招生源頭、教學品質評鑑把關。
範雲表示,在政府政策協助下,擴大招收境外生,成爲學校缺生源、產業缺工的出路,卻成爲部分境外生的惡夢。儘管教育部已提出一系列改進措施,然而學工事件仍層出不窮,至今仍有學生只敢私下向民間團體求助而不敢出面控訴。其他部會如勞動部、移民署、外交部的角色,仍有強化空間。
範雲表示,在中州科大案件中,烏干達籍學生不屬於任何一種境外生專班,而是與一般本國生無異、可自由選課的大學生,這類非專班境外生卻成爲監管機制的漏網之魚;高苑科大的東南亞學生照理說已有事前審覈、定期查覈的新南向產學合作專班,卻仍有違規情況。可見,目前的境外生政策,不論是制度面,或是落實面,都還有改善空間。
臺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近年類似事件層出不窮,證明這並非單一個案,而是結構性的存在教育體系之中。教育部應提出具體的防範機制,抑止類似可能涉及包括人口販運、強迫勞動等人權侵害事的發生,勿再以「大學自主」、「非專案」等理由逃避責任,除針對目前在臺外籍學生的處境要有更多的掌握,同時更應清楚向社會交待教育部的魄力和具體作爲,尤其是涉及人口販運及強迫勞動的相關事件。
臺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則指出,臺灣這些面臨少子化、經營困難、需要海外學生人頭的大專院校,利用經濟處境不利的年輕人想讓自己跟家人過更好的動機,與仲介合謀,提供錯誤和誤導的資訊,將人從海外騙到臺灣強迫勞動,利用債務、沒收證件護照、人身自由的拘束、長時間工作等等方式,迫使國際學生假求學真血汗勞動。
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指出,不管從康寧大學案到後續几案,都是用打工、免學費的方式來吸引學生,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現象。但事件結構就是「打工換學」,學校有招生需求、企業廉價勞力需求、學生有經濟需求,成爲學工產業煉,卻也衍生許多問題。
尤榮輝說,教育部除了國際專修部、教學品質查覈外,國際專班可以參考勞動部產訓合作班的概念與模式,根據產業人力需求招生及培訓境外生,而非根據學校的招生需求,讓學生能學以致用。
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周平則說,大學生不分本外,若未全時在校就學,就不應被收取全額學費,而應按每週實際就學日數依比例收費,以降低學生在高學費重擔下,得超額打工的經濟壓力;第二,政府應將有勞動事實的實習,一律適用勞動法令與保障,避免僱主藉此剝削學生工。
臺灣大學社會所碩士謝璇嬋指出,在招生、辦學過程中,政府、學校、中介機制、學生的利益錯接,導致學工事件,政府應該以沙盒機制重新整頓國際人才交流,也建議政府可比照星馬、港澳聯合招生的機制,由政府主導,讓學生依分數分發,避免讓有心人士有機可趁。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法務中心執行長林金財表示,政府應嚴加督管大專校院境外生之辦理情形,除了大專校院應提供一定質量之學習品質外,在境外生產業實習或境外生有打工需求部分,應造冊列管其安置廠家。相關資料應移送勞政機關並納爲勞檢對象,確保境外生的勞動權益。另也要清楚認定仲介與代辦機構的,避免學生遭剝削。
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目前已從法制面加強把關,包含學校要提報招生計劃,包含招生、錄取方式、語言授課、教師能力等;華語就要訂檢測能力,獎學金、學雜費如何收取。另外,臺灣的學校也不可以委託當地人招生,要由學校親赴當地宣傳與招生,讓學生閱讀完畢後簽名。若要找留學代辦處理行政,必須找合格代辦,收費也有一定規範,駐外組也會負責監督,在學生申請簽證時,判斷學生是來就學還是來打工。
有與會者憂心,既然必須由臺灣學校親赴當地招生,但若藉臺商名義繼續騙學生,恐無法可管。楊玉惠則說,大學招生事務除了宣傳、推廣以外,有關來臺必要程序,不得委由校外機構、團體、個人。她舉例,臺灣學校可以把學校傳單放在華文補習班推廣,但學校招生事務,一定要由學校親自到當地處理、面談學生,不能請對方把學生名單給學校就直接錄取。
楊玉惠也說,學校如果違反相關規定,只要被查到,一定馬上列爲專輔學校,如建國科大、高苑科大、中州科大就是如此,一旦被列爲專輔學校,就不能再招收境外生,也不能拿獎助款,「這是很嚴厲的處分」。另外,教育部也會去學校跟學生個別訪談,調查學生護照有無被學校沒收、有無繳交仲介費、代辦費繳多少,都有請委員要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