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合組織 38 國科學家,量化科學人員在流失

研究不斷顯示,女性科學家從科學界消失的速度和比例仍明顯高於男性。這是社會科學家幾十年來的看法,不過,依據發表在《高等教育》上的一項研究,如今情況已非如此。

社會科學家仍然信奉基於 30 至 40 年前在美國開展的衆多訪談和調查所得出的“滲漏管道”這一古老卻仍具效用的隱喻。

在職業生涯的後期階段,輟學的女性總是多於男性,這就需要國家和機構採取補救措施。

該研究中所運用的結構化大數據並未證實這些人員流失過程的普遍存在,也未證實“滲漏管道”隱喻的影響力。

對 38 個經合組織成員國展開了研究,涵蓋 210 萬名研究人員,連續 11 批科學家在 2000 年至 2010 年間開始發表成果。

在第一批(2000 年)的科學家中,三分之一在五年後(主要是博士階段)離開學術界,其中一半在十年後離開。

三分之二的科學家在 20 年內停止發表成果——按照所採用的概念化形式離開了科學領域——並且在所有學科的綜合比例方面,男性離開的比例一直較低。然而,在所有學科層面的總體變化背後,各個學科層面存在細微的變化。

經驗數據由愛思唯爾的 ICSR 實驗室所提供,並且廣泛運用了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及相關的生存分析方法。所研究的事件爲: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停止發表成果。

在數學化的 STEMM 學科(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工程學)中,男性和女性在退出科學領域這件事上根本沒有差別;所有 STEMM 學科的綜合情況也是一樣的。

這篇論文提供了一個純粹形式的縱向研究的很好範例(而非重複的橫截面研究)。這種關注時間的研究類型只有依靠大數據才能夠實現:對相同的科學家進行長達 22 年的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