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階段,數字經濟如何佈局?

國家數據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預計超過12萬億元,佔GDP比重10%左右,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表示將加大政策供給。在多重政策利好推動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將加速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爲國家戰略。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至目前的超50萬億元,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位。以消費互聯網爲主要增長點,我國連續11年成爲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進入以產業互聯網爲主要增長點的新階段,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更多,競爭也更加激烈。

數字經濟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陣地。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能催生出一大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應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能帶動對傳統產業的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當前,全球主要大國都在搶抓機遇,加快佈局數字經濟重點領域,特別是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賦能千行百業,有望培育出超萬億美元的支柱產業。面向未來,不進行數字化轉型,將會面臨被淘汰;沒有實體經濟做支撐的數字經濟,則是“空中樓閣”。加快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勢在必行。

我國具有製造大國疊加網絡大國的雙重優勢,爲做優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打下堅實基礎。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覆蓋廣泛、技術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和光纖網絡,5G基站數量佔全球總數超六成,數據資源規模保持全球第二位,算力總規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依託海量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超大規模市場,我國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紮實推進,2013年至2023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7%,工業互聯網應用已融入49個國民經濟大類,培育了421家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萬餘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需要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創新引擎作用。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與土地、資本等傳統要素相比,數據要素具有非稀缺性、高流動性、強外部性、低成本複製等特點。目前,我國數據要素市場仍在起步建設階段,還存在數據供給質量不高、流通機制不暢、應用潛力釋放不夠等短板,亟需加快破除阻礙數據要素合規高效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2023年國家數據局成立以來,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步伐加快,今年還將陸續推出數據產權、數據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數據開發利用、企業數據開發利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8項制度文件。隨着數據共享、開放、流通、應用步伐加快,將有力促進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

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需要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數字產業化是基礎,要持續加大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關鍵軟件等重點領域核心技術創新力度,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繼續適度超前佈局建設5G、數據中心、算力等新型基礎設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產業數字化是重點,要以應用需求爲牽引,利用數字技術對製造業、服務業、農業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改造,提升“上雲用數賦智”水平,推動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本文源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