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騙局花樣翻新,業內人士告訴你如何識別套路
近日深圳市啓動第二屆金融教育宣傳節及2024年金融教育宣傳月,在啓動儀式現場,多位監管及行業人士對不斷花樣翻新的金融騙局作出提示。
“在當前複雜多變的金融環境中,不法分子的非法集資手法日益狡猾且高度進化,其特徵鮮明且極具迷惑性。”同方全球人壽副總經理兼合規負責人丁子琴告訴第一財經,他們往往以令人心動的“高額回報”爲誘餌,運用模糊不清的業務模式構建海市蜃樓般的財富幻想,輔以精心編織的虛假宣傳網絡,刻意營造緊迫的投資氛圍,誘導公衆陷入陷阱。
丁子琴說,這些不法之徒擅長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廣闊覆蓋面,將誘惑信息迅速擴散至每一個角落。更有甚者,不惜重金邀請名人或所謂專家爲其站臺背書,利用公衆對權威的信任,爲非法集資活動披上合法的外衣。
北京理工大學網絡安全研究所所長閆懷志表示,從技術治理的角度來看,可以加強代碼審查與監控,比如開發專門的技術工具,對一定範圍內的App代碼進行深度掃描,識別出潛在的違法功能和行爲模式。
業內人士認爲,針對當前金融詐騙出現的新變體,可通過“大數據+AI”進一步加強對違法放貸App的監測、預警、處置,同時加強跨部門協作,提高執法效率,對蒙面詐騙精準打擊。
民生銀行個貸經理向第一財經表示,隨着金融市場的活躍,各種投資機會、產品層出不窮。然而,這也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其以“無風險、保本金、高收益”爲噱頭,向投資者推薦“保本高息”產品,初期按時足額兌付利息,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後,不法分子便捲款跑路,讓投資者蒙受巨大的財產損失。
丁子琴提醒投資者,在複雜金融環境中,非法集資手段愈發狡猾,投資者務必提高警惕,保持冷靜理性的頭腦,切勿被一時的利益衝昏頭腦。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應深究項目背景,覈實信息真僞,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深圳金融監管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範君寧在啓動儀式上強調,將提升金融服務,加強公衆金融教育,並創新傳播方式,確保金融教育普及廣泛。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官網披露,2023年,起訴金融詐騙、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7萬人,其中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犯罪1.8萬人。
據中國銀行相關人士在活動現場介紹,2023年僅中國銀行深圳分行一家銀行就追回了2300萬涉案金額,全市追回涉案金額高達3.6億元,共計爲9800名客戶挽回了資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