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國人理財意識擡頭 退休金自己存

今年調查顯示,從退休規畫滿意度、退休準備足夠度、理想生活信心度三大構面來看,各項指標的平均分數皆有成長,樂活享退指數達57.2分,創下調查6年以來的新高。受訪民衆中有進行理財規劃的高達73.6%,回顧2017年調查僅53.9%,五年來增加近20個百分點,其中30歲(85.4%)與40歲(84.3%)理財比例最高。民衆理財目標,則仍以醫療規畫、財富累積、退休規畫爲主,最常使用的工具爲儲蓄、保險與股票。

在退休金部分,除了政府提供的職業退休金及社會保險外,退休金期望來源以個人儲蓄65.7%最高,定期配息的個人投資金融商品46.9%居次,但受訪者中未退休者預估退休後的每月金流爲新臺幣30691元,相較2019年創新低,顯示民衆靠自己準備退休金的意識越來越強,但憂慮也越來越高。

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表示,退休規畫除了要盤點已備的退休金、保險規畫與資金缺口之外,更應制定理財目標,透過不定時的保單健診,瞭解風險缺口着手調整.此外她也提醒,多數民衆對退休後的花費金額沒有概念,導致試算結果低於實際需求,以65歲退休勞工爲例,退休期至少20至25年計算,在不加入通貨膨脹與其他醫療支出的情況下,每月至少需準備新臺幣3萬至4萬元,每人至少需準備總額新臺幣720萬至新臺幣1200萬元的退休金,若考慮長期照顧需求,至少需要另外準備新臺幣600萬元。

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指出,民衆着手理財規畫的比例,五年來增加近20個百分點,有理財者偏向選擇積極的工具累積資產,可能原因爲全球央行大幅降息,投資人定存收益縮水,依靠收息滾利的難度提高,勢必要追求波動較高的資產,才能取得跟過去相同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