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陳(衝):美元佔全球貨幣跌破6成 去美元化也非一蹴可幾

前行政院長現任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衝),針對「去美元化」議題發表專文如下:

過去一年,去美元化無疑是地緣政治或地緣經濟的熱門話題,尤其是2013/1/15國際貨幣基金出版一份名爲「地緣經濟分裂及多邊主義的未來」的內部文件,更明白凸顯此一國際金融機構對全球化及美元勢微的態度。IMF文件或出版品的用詞遣字,向來要考慮重量級會員國(中美)的觀感,名稱前段的Geoeconomic fragamentation,就是含蓄表達全球化已然翻轉,而後段所謂the future of multilateralism,則是傳統外匯資產多元化的婉轉說詞。其實由過去十年國際貨幣基金COFER(外匯存底成分組合)的統計觀察,美元佔全球貨幣比率,已由66%逐步降至近年的59%上下,雖然依舊睥睨羣雄,但已呈逐漸衰退之勢,也是不爭的事實。

自從1970年Nixon shock美國撕毀美元兌換黃金的承諾後,各國對美元特權漸感不耐,尤其近年美國又藉SWIFT結算平臺的主場優勢,進行金融制裁,造成許多國家不安。年來不少全球政治領袖,例如巴西總統、伊朗總統、肯亞總統相繼在國際場合,有反對美元的激烈發言,雖然彼等言論欠缺國際金融的宏觀,流於情緒發泄,卻也獲得不少共鳴,所謂de-dollarization乃不脛而走。

當然,去美元化不會一蹴可幾,也不會是平靜的過程,而坐享美元特權的美國,絕非sitting duck,負隅也要維持美元主導地位(dominance),因此今年多次演講,我都表示,未來國際貨幣體系,Dollar dominance(美元主導的單極貨幣)雖將褪色,但不會直接轉入Bipolar(雙極)、多極(Multipolar)貨幣體系,準雙極的貨幣集團(Currency bloc)或許是過渡時期的選項。金磚五國有BRICS+的想法,應該就是想借此一currency bloc,從成員國間相互貿易以本幣交易開始,例如俄國外匯存底有17%是人民幣,就是良好的切入點,巴西總統魯拉在南美洲的言論,相信也是受此啓發。

誠然,不論是BRICS+或其他貨幣集團(例如美元與加幣、歐元與英鎊),理論上似乎可行,但作爲計價的單位還相對單純,要成爲交易的媒介、價值的儲存,則還要相當細緻的安排。峰會前夕(2023/7/5),金磚旗下New Development Bank的財務長 Maasdrop向媒體表示,對所謂金磚幣(BRICS+)尚無立即的規劃,也無意挑戰美元,言外之意,會員國這一年在技術尚欠成熟或無重大突破,會前各種發言,是聲東擊西、是虛張聲勢,還只是情緒的反彈,且看本月下旬分解。

當前執政者,喜歡用堆積木(Building blocks)一詞,去美元化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