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阿富汗明日臺灣?哈佛專家:阿富汗危機未破壞美國信譽

今日阿富汗明日臺灣?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國際關係教授華特(Stephen Walt)認爲,阿富汗的遭遇並沒有破壞美國的聲譽。(圖/美聯社、美國國防部)

阿富汗閃電陷落塔利班手中的處境讓許多人擔心「今日阿富汗、明日臺灣」,不過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國際關係教授華特(Stephen Walt)認爲,阿富汗的遭遇並沒有破壞美國的聲譽,他列舉3個理由說明原因。

哈佛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華特21日在美國外交刊物《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他說阿富汗潰敗、迅速落入塔利班手中的狀況,讓許多分析師、外國對手等認爲美國的聲譽因此受損、摧毀,例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史蒂芬斯(Bret Stephens)近期撰文指出,包括臺灣、烏克蘭、波羅的海國家、以色列、日本等盟友都學到了教訓,大陸官媒《環球時報》更警告臺灣,如果北京進犯,美軍不會加入戰鬥,暗示喀布爾陷落就是「臺灣未來命運的預兆」,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拉契曼(Gideon Rachman)也指拜登聲譽支離破碎,阿富汗的災難完全驗證了「不能依賴美國安全保證」的看法。

不過華特認爲,美國撤軍阿富汗或許是一場悲劇,但還不是一場戰略上的災難,他列舉3個理由,說明阿富汗的悲劇並不會讓美國的信譽受到太多影響,甚至完全不受影響。

第一個理由可以用簡單的邏輯來思考,他說沒有人會說美國退出打了20年、犧牲了2500名士兵、投入了超過1兆美元的阿富汗戰爭,就代表美國不會激烈捍衛阿拉斯加、夏威夷或佛州,也沒有人會認爲美國不會爲了避免北京在亞洲建立霸權、避免莫斯科對北約(NATO)發動攻擊而戰,原因就在於這些都是攸關美國安全的重大利益。

他說結束美國在阿富汗的長期消耗能讓華府將更多時間、金錢、注意力投注在更大的優先事項上,如此一來將能提升美國在其他承諾上的信譽。

第二個理由可以在歷史中找到答案。他說美國在越戰中折損了5萬名士兵後仍慘敗,不過美國撤軍及西貢陷落並沒有導致北約解體,也沒有造成亞洲盟友重新和中國大陸或蘇聯結盟,他說退出越戰讓美軍能夠重新建立在歐洲的常規部隊,14年後反而是蘇聯解體。

此外,1979年伊朗巴勒維王朝垮臺、1994年美國撤出索馬利亞等,這些事件都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但並沒有讓其他國家認爲美國再也不是一個令人畏懼的國家,並且持續尋求美國的支持。

不只美國,華特指出英國長久以來被歐洲國家嘲諷爲「背信棄義的阿爾比恩」(Perfidious Albion),或又譯爲「不守信用的英國佬」,因爲英國經常因爲利益所趨背棄盟友,不過這並沒有讓其他國家從此不與倫敦結盟,當他們需要、同時也符合英國利益時,就會結盟。華特說,政府都知道,唯有反映強大的共同利益時的承諾纔是最可靠的,強權很少依靠盲目的忠誠做決定。

第三,關於其他國家抱怨美國信譽的問題,華特認爲應該持保留態度。他說在依賴美國安全保障的國家內部,長久以來都有質疑美國可信度的狀況,他們的目的是要華府做更多事。尤其每當美國無法達成某項外交目標、或是決定不再投入資源時,總會有人跳出來表示不確定能不能再信任美國,在多數狀況下,美國總會運送更多武器,或是派高官過去,並且提供額外承諾表示支持。

華特強調,阿富汗長達20年的戰爭以及悲慘結局都可能讓美國的聲譽受損,真正的問題並不是美國的承諾是否可靠,他說在許多夥伴準備退出之際,美國並沒有退出,也沒有在2006、2009、2011、2017年時撤軍,他說美國之所以有全球影響力,關鍵因素在於美國有能力及良好的判斷力,包括冷靜分析局勢、做出艱難決定、選擇務實目標,並且執行精心設計的戰術。

他說阿富汗的悲劇讓人懷疑美國外交決策機構還有沒有能力完成上述這些任務,不過這些質疑聲浪已經持續了20年,他認爲美國應該從阿富汗習得的教訓不應該是爲了聲譽而繼續打更多愚蠢的戰爭,而是開始究責這些重複犯下的錯,並且釐清爲何重複犯下同樣的錯。

在阿富汗危機下,誰最該感到擔心?華特指出,如果是一個長期忽視自己防禦能力、並且過度依賴美國保護的富裕盟友,可能就要重新考慮這個策略;如果是一個無能、不具合法性的政府,政府內部又充滿貪腐陋習,可能要好好思考阿富汗總統甘尼(Ashraf Ghani)的命運;如果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並且在美軍的阿富汗戰爭中受益,這樣的國家可能要擔心美國逐漸清醒;最後,如果是美國強大的盟友,並且盡力防禦自己,國家安全對維繫亞洲權力平衡也佔有重要地位的話,華特認爲這樣的國家不需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