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人維權,廠家模糊迴應代理權,哈爾濱“蒙牛”代理商捲款跑路

作者丨佑木

編審丨橘子

“爾濱”的五一假期熱鬧非凡,東北人用自己的熱情好客誠摯地歡迎來自各方的朋友。可令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假期結束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個壞消息。

近日,有大量消費者反映,哈爾濱祝德商貿有限公司(下稱:祝德商貿)以提前存預付款到企業微信獲取買贈優惠的方式,吸引大量消費者支付了預付款後、攜款跑路。這導致五百餘名消費者受損,總金額達幾百萬元。

爲了維護自身權益,數百位受害者建立了若干微信羣,共同商討維權事宜。羣內,他們紛紛提供了轉賬記錄、合同截圖等憑證,甚至包括針對蒙牛及君樂寶集團的投訴信息。

“花了將近4000大洋,訂了一年鮮奶,結果跑路了……蒙牛日配送鮮奶5月6日後突然中斷,沒有通知用戶任何原因。聯繫區域經理,得到的答覆是讓報警,報警後得到的答覆是走法院程序,現在我們不知道誰能解決。蒙牛大品牌也能出現這樣的問題。”一位消費者表示。

據另一消費者透露,“該公司用蒙牛及君樂寶官方授權代理經銷商身份,通過營業員小區內推廣方式,推出日配送奶上門服務,主要爲悅鮮活和每日鮮語系列牛奶產品,並以提前存預付款到企業微信獲取買贈優惠的手段,在哈爾濱各小區地推,並迅速收穫大量客戶及預付款。”

他還表示,“初期配送完全正常,直到近期,消費者陸續收到無法配送的通知後,才發現公司已人去樓空,所有預付款不知去向。在已停止配送牛奶情況下,消費者在【日鮮配奶】公衆號上顯示的剩餘未配送數量仍在不斷地隨日期遞減。”

截至目前,該羣內統計到的“受害”消費者超五百人,覆蓋哈爾濱各區,登記金額已達百萬元。

不僅如此,“跑路”的經銷商還涉及惡意拖欠業務員數月薪資。

一位自稱是蒙牛業務人員發佈的朋友圈顯示,“本人鄭重聲明由於公司欠薪兩個月未發(包括送貨車補和其他報銷)申請離職並申請勞動仲裁催要工資。如果客戶奶品未收到請聯繫蒙牛熱線400*******。”

內參君獲取的兩份授權書文件顯示,該公司爲蒙牛及君樂寶液態奶產品的訂奶到戶渠道代理商。

其中,一份蓋由“君樂寶乳業集團有限公司”公章的授權書顯示:茲授權哈爾濱祝德商貿有限公司爲君樂寶乳業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市(區域)訂奶到戶渠道授權經銷商,可在哈爾濱市內經營悅鮮活等品牌系列產品,並負責相關銷售、回款、售後服務相關工作。授權期爲:2024年2月20日-2026年2月20日。

另一份授權書由“蒙牛高科鮮乳製品有限公司”開具並同樣蓋有公章,內容爲——茲授權: 哈爾濱祝德商貿有限公司,在哈爾濱市(區域)訂奶到戶渠道/新天地系統/餐飲渠道/傳統渠道經銷我公司低溫鮮奶系列產品,由其負責相關銷售、回款、售後的相關事宜。授權期限:2022年4月0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蒙牛集團答覆稱,上述授權書是僞造的,涉案消費者預定的資金在代理商手裡,與蒙牛公司沒有關係。君樂寶內部員工也指出該代理商’或不正規‘。此外,蒙牛及君樂寶集團熱線經多人反映、投訴後現已無法打通,截至目前官方無一人站出來解決此事。”前述消費者表示。

他認爲,“大品牌不顧及自身品牌形象,也沒能承擔起企業應負的社會責任,沒有對其代理商的監督機制,也沒有應對消費者投訴的有效解決辦法。”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該公司的跑路事件,並非只在哈爾濱發生。一消費者表示,“其實,長春及其他區域也出現了類似牛奶停止配送的消息。這不止是一個區域的事情,更是全國人民都有可能會遇到的騙局。”

根據江西電視臺《都市現場》報道,早在2020年,就有江西省南昌的消費者表示,在蒙牛的奶站訂奶三個月,結果剛送了三天就不送了。等她們意識到不對勁,才發現“連奶站都沒了”。事發後,設施人從當地一位送奶員處瞭解到,不僅當地奶站撤了,甚至蒙牛的江西代理商也聯繫不上,“整個南昌的奶站都撤了”。

無獨有偶。去年底,四川宜賓某乳品牌做活動配送鮮牛奶,但公司只配送了一個月就突然發了一條消息說公司戰略調整,牛奶不送了。今年3月,大批消費者嘗試聯繫公司人員,才瞭解到該乳企當地代理商早已人去樓空。

不久前,內參君也曾報道過,數百名消費者在各自預定了幾千元的“飛天羊奶”後,卻因配送商突然“跑路”而陷入維權困境。據統計,涉及該案的未配送量超過4萬盒,金額超40萬元。

業內人士認爲,越來越多跑路事件發生的大背景是,“作爲配送方的奶站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奶站背後的代理商也面臨不小的經營壓力。

例如,一位經營奶站的小老闆就表示,“雖然門店是劃分爲奶站,但目前主要經營牛奶批發、社區團購、平價海鮮、新鮮果蔬、肉蛋豆奶等。”

究其原因,“專門賣牛奶和奶製品,連房租都支撐不起,剛開始租的這個門店是60多平方米,地段不錯,但一年租金也不便宜,近30萬元,我們沒有請員工,平時就是我跟朋友還有他家人一共四個人在店裡忙活。”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奶站在幾年前擁有的“新鮮”“送貨快”等優勢,近幾年漸漸被社區超市、美團買菜、盒馬等近場電商渠道擠壓。在產品種類和配送服務屢屢落敗之後,奶站爲了吸引顧客,不得不將價格一壓再壓,利潤空間更是不斷被壓縮。

同時,奶站的盈利模式相對單一,主要依賴銷售奶製品來獲取利潤。店內一般也只賣涵蓋常溫奶、低溫奶、奶酪等幾個品類的奶製品,而疫情之後,消費者已逐漸習慣了“30分鐘”送上門,這些單一的品種明顯很難滿足需求。

其中,相比保質期較長的常溫奶,低溫奶對流通銷售環節的要求更苛刻,奶站通常需要考慮乳製品的保鮮和快速週轉,確保產品的質量和供應的穩定性,更是加大了奶站經營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之下,原先的奶站紛紛倒閉,就成了自然的選擇”,他認爲。

然而,讓消費者難以接受的是,雖然小品牌代理商跑路並非新鮮事,但頭部企業的代理商出現這樣規模的跑路,其實並不多見。

上述消費者表示,“黑龍江就有很好的乳品品牌,完達山、飛鶴都是在當年’三聚氰胺事件’中合格達標的品牌,消費者並非沒有選擇,只是被過度的營銷迷了眼睛。”

他表示,“‘捲款跑路’現象還在向各行業蔓延,消費者日益對預存款項目消費產生恐慌和警惕,但也經常因爲’算了吧’或是‘找了也沒解決’的情況,讓不法分子愈加猖狂。而在這個過程中,頭部品牌想要活得長久,只顧低頭賺錢是不行的。那些默默生產優質產品並有誠信、有擔當的企業纔會被消費者長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