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港股回購額近900億港元,騰訊穩坐“回購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實習生羅媛文 深圳報道港股市場持續回暖。
從4月22日開始,恆生指數連續10個交易日上漲,實現“十連漲”,創下2018年2月以來最長連漲紀錄。雖然近日恆生指數出現了回調,但依然站穩18000點。
與此同時,港股上市公司回購不斷升溫。今年一季度,港股回購額創歷史新高;二季度,回購大軍持續擴容。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日,今年以來港股有168家公司實施回購,回購金額累計接近900億港元,同比增長175%。
其中,騰訊控股、匯豐控股、友邦保險、美團-W和東嶽集團回購金額位居前五,成爲今年港股回購主力軍。特別是,港股“回購王”騰訊控股的回購金額已超300億港元。
業內人士認爲,在具備較強回購能力的情況下,大規模的股票回購能夠對股價產生正面的推動效應。
“產業資本回購是今年上半年港股資金面的重要支撐。”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師王以認爲,今年港股產業資本延續2023年的回購熱度,從高頻數據看,今年以來共有六週的產業資本單週回購筆數超200起,處2008年以來的歷史極高位。向前看,隨着市值管理的深化,除科技互聯網巨頭外,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央國企)參與到回購熱潮中。
龍頭公司加碼回購
在本輪港股反彈中,騰訊控股領漲,扛起港股反轉大旗。作爲龍頭股,騰訊控股是國際資本回補的首要選擇。
近兩年來,騰訊開啓大規模回購模式。2023年全年,騰訊控股回購金額爲484億港元;2024年一季度,騰訊控股累計回購股份18次,累計回購5104萬股,回購金額達到148億港元。
截至6月3日,今年以來騰訊控股已回購股份1.07億股,總回購金額接近343億港元,佔港股公司回購總額的三成以上。
此外,公司的現金流支撐起騰訊控股回購的底氣。2023年,騰訊控股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爲2219億元,同比增長52%。截至2023年末,公司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爲1723億元。
今年3月20日,騰訊發佈年報時宣佈2024年度將投入不少於1000億港元回購股份,是2023年回購額度的兩倍以上。回購力度加倍之外,騰訊還表示,將繼續加大股東回報力度,2023年度計劃派息每股3.4港元,合計達約320億港元,同比增長42%。
在騰訊控股超300億港元級的帶動下,多家港股龍頭公司紛紛加入回購的大軍,銀行股也成爲今年港股回購主力軍。
今年5月28日至30日,匯豐控股分別回購2.28億港元、2.39億港元、2.38億港元。截至6月3日,匯豐控股回購總額超過16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26%。
恆生銀行也加入了回購大軍,今年以來回購金額達15億港元,而去年同期恆生銀行並未實施回購。
從行業來看,互聯網公司依然是回購的主力軍,除騰訊外,美團、快手等公司的回購金額均超過10億港元。
業內人士認爲,今年港股回購主要表現兩大特徵,一是龍頭公司大幅加碼回購;二是多家生物醫藥公司開展回購,維護股價。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港股醫藥行業多家上市公司進行股票回購操作,以應對市場波動、穩定市值和提振投資者信心,醫藥行業回購升溫。
中泰國際認爲,公司回購股票並註銷後股本將減少,在盈利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會提升股東的持股比例,使股票“升值”。此外,公司回購也有利於承接市場沽盤,穩定投資者信心。
央國企回購仍有較大提升
事實上,今年以來港股的單週回購金額多次創歷史紀錄,其中4月12日當週港股單週回購金額達93億港元,遠超2018年以來的歷史高點。
從企業性質方面來看,港股民企和公衆企業回購活躍度明顯更高,截至5月28日,今年以來,港股民企和公衆企業累計回購金額達732億港元,是港股回購的主導力量。
王以認爲,隨市值管理的深化,除科技互聯網巨頭外,還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央國企)參與到回購熱潮中。同時,產業資本回購是重要的市值管理工具之一,有助於提振投資者情緒、穩定股價、改善流動性;註銷式回購更有助於提升股東回報。
對於港股市場,浙商國際表示,5月前三週港股市場的行情基本延續了4月的強勁走勢,在強勁的政策面預期和情緒催化下,結合科技互聯網、地產、有色、紅利、航運等行業板塊的輪番拉擡,恆生指數一度漲幅高達11%。隨後,在市場缺乏強力政策接力、基本面數據疲軟、美聯儲降息預期回調、 短期過大漲幅透支情緒面等利空的共同作用下,港股市場迎來劇烈回調。截至5月31日收盤,恆生指數自月內高點快速回撤近8.3%。
對於港股市場短期走勢,浙商國際重回偏謹慎的態度;而對於中長期走勢,浙商國際則表示繼續保持以往的觀點,認爲港股市場估值較其他市場仍具性價比,底部分批配置的性價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