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有事 臺灣有事

(圖/本報系資料照)

金門大陸漁船事件使兩岸關係冰前颳雪,大陸海警及漁政的船艦在金廈水域常態化執法,金門周邊的「禁限制水域」面臨挑戰。身兼大陸全國人大代表的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表示,此爲落實大陸對臺灣以及臺灣海域擁有主權,而且延伸到實際管控權的「重要突破」,不僅金廈水域,未來臺灣海峽亦可能出現新的治理形態。

日本的兩岸關係專家門間理良認爲,藉由利用漁民死亡的情勢,中國方面亦開始對金門施加壓力,聲稱這裡原本就是中國管轄的海域。日本高度關注金門的事態發展,擔心兩岸在金廈海域衝突,「漁船事件」升高爲「金門有事」,岸田內閣應思考如何因應。

無巧不成書。去年11月13日,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在澳洲智庫「澳洲國際事務研究所」演講表示,中國直接武力侵犯臺灣的可能性不高,但或許會先佔領金門。麻生呼籲讓日本加入「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形成「日澳英美四方安全夥伴關係」。若「金門有事」將使「臺灣有事」機率大增,日本須戒慎恐懼,密切觀察事態發展。

「臺灣有事」固然牽動日本週邊安全情勢,戰火亦可能波及日本,但此不意味日本在防衛上做好爲「臺灣有事」挺身而出的準備。

前日本防衛廳官防長柳澤協二3月5日在臺北「亞太千里論壇」演講中指出,臺海「維持現狀」是各方共同的利益,日本須避免陷入「捲入中美戰爭」或「美日同盟瓦解」的兩難,而非「做好戰爭的準備」。柳澤認爲,若美國意志堅強將招致世界大戰,反之則無法嚇阻侵略,當下存在同盟困境,不是依賴美國威攝的時代。

如何避免兩難或困境,透過外交對話預防「臺灣有事」是爲方法,即使事態緊急,亦仍有時間進行「邊緣政策」外交。柳澤記取歷史的教訓,提醒「戰爭留下的結果不是問題的解決,而是後悔」。柳澤批判岸田內閣的「安保政策的大轉軌」僅側重軍事的嚇阻,缺乏避戰的視野。借柳澤的話爲蔡政府的國防政策下注腳亦十分貼切,只建軍,不謀求與北京對話,難以有效嚇阻,且易因突發事件升高緊張,造成「有事」事態。

「金門漁船事件」使兩岸敵意螺旋向上,「金門有事」非杞人憂天。「臺灣有事」不一定「日本有事」,但「金門有事」當然就是「臺灣有事」。當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協防範圍未及於金門、馬祖等外島,若「金門有事」,美國恐無心介入,以免捲入「中國內戰」。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迄今不願評論金廈海域緊張,僅重申臺海和平,國人可見端倪。

「金門漁船事件」美國冷處理,蔡政府進退失據,着實給北京在金廈水域及臺海創造「新治理形態」的機會,此爲極易擦槍走火的兩岸「新現狀」,不利臺海和平。國防部長邱國正爲此難眠,但蔡英文老神在在,等着安全下莊,咱百姓自求多福,不必期待美日同盟協防。(作者爲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