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次於AirPods!華爲拿下第二,耳機市場正在加速洗牌

今年第三季度,國內傳統電商平臺(不包含抖音、快手、拼多多)耳機銷量達到了2990萬副,同比增長高達26.8%,銷售額爲51.6億元,同比增長20.8%。作爲國產品牌的領頭羊,華爲以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僅次於蘋果。

(圖源:洛圖科技)

自從AirPods帶火TWS耳機後,國內無線耳機銷量一路飆升,有線耳機反而逐漸變得小衆,吐槽手機廠商取消3.5mm耳機孔的網友也越來越少。

不過華爲雖位列行業第二,但8%的份額相較漫步者、索尼等品牌,差距不是特別大。與手機不同,耳機類產品的門檻極低,尤其是中低端市場,拼多多不乏12.9元包郵的TWS耳機。門檻低的後果就是入場的品牌極多,既有索尼、漫步者等老牌音頻設備廠商,也有華爲、小米、OPPO、vivo等跨界入場的手機廠商,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品牌。

(圖源:拼多多截圖)

面對蘋果、漫步者、索尼等衆多競爭對手,華爲的入耳式、半入耳式耳機等品類也倍感壓力,但華爲耳夾式耳機FreeClip卻幾乎稱霸行業,找不到任何對手。甚至說,曾被稱爲“理財產品”的華爲Mate系列,保值率在FreeClip面前都黯然失色。

對於有中耳炎或耳朵容易出油的用戶而言,入耳式和半入耳式耳機長時間佩戴都容易產生不適感,因而近幾年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了開放式耳機。到目前爲止,開放式耳機已出現了耳掛式、耳夾式等不同設計,聲音傳導方式也分爲骨傳導和氣傳導兩大類。

FreeClip便是華爲的首款開放式耳機,採用耳夾式設計,基於氣傳導原理。該耳機發佈於2023年12月26日,距今已接近一年了,首發價格1299元,當前官網售價1199元。

即便是在二手平臺閒魚,當前FreeClip的平均成交價也高達980元,保值率高達75%。同樣發佈於一年前的Mate 60 Pro,看了這個保值率只能甘拜下風,現階段華爲最強理財神器Mate XT,一年後保值率也很難與FreeClip相比。

(圖源:閒魚截圖)

京東耳夾式耳機熱賣榜上,其他上榜的產品普遍價格較低,倍思AS01更是不足百元,價格上千元的FreeClip卻高居第一。FreeClip堪稱耳夾式耳機圈的iPhone,其他品牌千元機、百元機爭做銷量榜第二、第三,七八千元的iPhone則穩坐銷冠寶座。

(圖源:京東截圖)

前段時間小雷因之前買的小米骨傳導耳機丟失,打算買個耳夾式耳機,查找資料做功課時,就發現在不要求預算的前提下,網友們幾乎一致推薦FreeClip。如果有預算要求,南卡、漫步者、QCY、聲闊、塞納等品牌旗下哪個產品更好,網友們則各有不同的看法。

關於FreeClip稱霸耳夾式耳機市場的原因,無非是設計、音質,以及華爲的品牌影響力。FreeClip的外觀設計在行業內有口皆碑,顏值極高且佩戴舒適,就連抄襲該產品設計的塞納S6S都一度爆火。本月初塞納官方發佈道歉聲明,抄襲事件才告一段落。

(圖源:塞納)

音質依賴硬件品質和軟件優化調校,一般與產品的價格掛鉤。FreeClip同價位也有塞納S9S、HILLFOX等產品,更高價位還有essonio、Bose Ultra等產品,FreeClip音質再優秀,也有耳機能夠與之相比,況且開放式耳機的音質普遍不如入耳式,消費者對於音質的要求沒有那麼高。華爲能夠戰勝諸多對手,線上耳機銷量僅次於蘋果,耳夾式耳機稱霸行業的主要原因,還是品牌效應。

2018年,華爲發佈了首款無線耳機FreeBuds,到今天,華爲入局無線耳機行業不過短短六年多時間,仍稱得上新人,擊敗索尼、Bose、漫步者等國內外音頻大牌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品牌效應。

其實不只是華爲,也不只是耳機行業,縱觀整個數碼、智能家居行業,華爲、小米、蘋果等跨行入場的手機廠商,都對傳統大牌造成了極大壓力。例如第三季度,監控攝像頭線上銷量小米斬獲第一、智能門鎖線上銷量小米和華爲分別位居銷售額第一和第五,前三季度國內典型智能手錶線上市場,則被手機廠商瓜分。

蘋果、華爲、小米等品牌之所以在智能設備市場擁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核心因素則在於我們的衣食住行樣樣離不開手機,手機已成爲日常生活的必備品。大多數智能設備並非必需品,有它能過,沒它也能過。懂行的消費者往往是少數,佔大多數的小白用戶,通常會根據價格和品牌選購物品。

以耳機行業爲例,音樂發燒友固然不少,可普通用戶一來沒用過那麼多耳機,不清楚具體有多大差距,二來對於耳機品牌也不瞭解,最多可能就知道漫步者、索尼、Bose等名氣較大的部分品牌,挑選商品時自然會優先選擇熟悉的品牌。此外,華爲、蘋果、小米等品牌的耳機,與自家手機還會有互動動畫效果,查看電量、更新系統版本更加方便。

(圖源:雷科技攝製)

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頭部化情況都越來越嚴重,營銷可能比產品本身的質量更重要。手機廠商在營銷方面天然具有優勢,利用品牌影響力,有機會拿到更多份額。

相對而言,耳機行業傳統品牌的處境還好一些,畢竟音頻領域國內外老牌強者太多,擁有不少鐵粉,而且耳機功能相對較少,不依賴智能生態,華爲、小米等品牌的優勢沒有那麼大。在生態更加重要的PC、平板電腦、電視、智能眼鏡等行業,華爲、小米成績更加耀眼。

營銷爲王、廣告鋪天蓋地的時代,品牌效應將被無限放大,面對優勢巨大的蘋果、華爲、小米等品牌,耳機及其他傳統數碼設備品牌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在手機巨頭的步步緊逼之下,傳統數碼品牌需要儘快尋求變通之法,改變當前的不利局面。

就耳機類產品而言,在蘋果、華爲、小米等品牌入場後,傳統品牌一直在尋找破局點,探索耳機的外觀設計與佩戴新思路。開放式耳機的爆火,其實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不過這些簡單的功能和設計,耳機新勢力品牌很快就能學會。

進入AI時代後,訊飛、字節跳動等部分企業,爲耳機加入了AI功能,可提供諸如實時翻譯、會議記錄轉寫、與AI助手等功能。訊飛雙11戰報數據顯示,購物狂歡節期間其AI耳機銷售額同比增長59%。該數據證明,AI耳機擁有不錯的前景。

未來耳機發展主要分爲三大方向,第一,打磨音質,追求聽覺享受的上限;第二,針對特定人羣,探索耳機在不同場景下佩戴舒適度、穩定度方面的突破;第三,加入AI功能,豐富耳機的用途。

(圖源:雷科技攝製)

蘋果、華爲、小米等品牌雖影響力巨大,但因涉及的行業太多,對於行業變化的反饋不夠及時,佈局新品類時一般也比傳統品牌慢一些。因此小雷認爲,耳機的設計和AI功能,或許可以成爲傳統品牌的破局點。通過新設計、新功能搶先入場,再加以營銷宣傳,便有機會在蘋果、華爲等品牌反應過來之前,迅速搶佔市場。

在生態、品牌成爲產品銷量關鍵因素的今天,傳統數碼品牌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對新時代的行業競爭,變通往往是脫離困境最簡單的方法。AI時代的到來,賦予了耳機更多可能,或將成爲耳機行業未來最大的挑戰與機遇。然而加入AI功能對於耳機廠商而言,也不是容易的事,或許耳機廠商可以考慮與月之暗面、智譜清言等AI公司合作,共同開發AI耳機。

當然,新事物的興起難免伴隨着更多企業入場,加劇行業競爭。耳機行業當前頭部化程度不高,所有企業都有機會,把握住AI時代的變革,或許就能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