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數據增速亮眼 跨境電商征戰全球市場

灣區向“新”啓示錄之出口向好

“不出海,就出局。”這是早前戰略諮詢專家王志綱在深圳作《穿越無人區》主題演講時說到的一句話,也是當下中國企業緊密佈局出海規劃的真實寫照。

近日,海關總署發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7.5萬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5月當月進出口3.71萬億元,增速比4月提高0.6個百分點至8.6%。其中,“中國製造”競爭優勢明顯,船舶、電動汽車、家用電器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00.1%、26.3%、17.8%。

中國製造業作爲中國供應鏈的基本盤,在全球宏觀經濟環境面臨不確定性新挑戰的情況下,依然走出升級革新的出海新路徑。針對B端的大宗商貿,依舊是中國製造產能出海的重要載體;而近年來快速崛起的跨境電商,作爲數字外貿的新業態,也爲中國製造的品牌出海打開新局面。

中國製造出海,從產能出海轉向品牌出海。這當中,有全球LED燈具封裝的巨頭跨界轉型,做起面向消費端的健康小家電品牌,希望走附加值更高的品牌出海路線;也有已經在海外借力跨境電商開闢冷門賽道的頭部選手,把海外名品帶回國內。中國製造品牌正走出新的全球化路徑,展示中國外貿結構的新韌性。

傳統制造換種模式“走出去” A股百億“照明大王”跨界健康小家電 借力跨境電商雙軌打造全球品牌

“中國傳統制造的優勢在技術研發和供應鏈實力,但不得不說,當下的製造出海需要更高的附加值和品牌溢價。”木林森健康科技聯合創始人陳安琪告訴南都·灣財社。

坐落中山,A股上市企業木林森(002745.SZ)是中國乃至全球當之無愧的“照明大王”。2023年,木林森營收突破175億,不僅是中國營收最大的照明企業和中國市佔率第一的LED製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LED封裝生產商。去年5月,其“LED照明產品”更被評定爲第七批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在照明領域,尤其是LED的相關研發技術,木林森已經追求到了極致。1997年創立到今天,木林森把照明應用在工業、教育乃至生物農業領域,那麼在日常的消費者生活中,有沒機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陳安琪表示,隨着中國傳統制造出海面臨利潤空間壓縮的新局面,向高端製造、高附加值品牌要增量,成爲迫切需求。

也正因如此,瞄準大健康賽道、做直面消費者的家電品牌,木林森首次推出“美林森”子品牌及首個健康家電單品光氧氫吧。小小機身,不僅匯聚了各個頻譜功效的光,還把釋放高濃度負離子的技術系統搭載其中,陳安琪強調後疫情時代消費者更關注健康需求,而傳統制造強勢的科研與生產力如何應用在消費友好、便攜、智能、綠色的新場景裡,是中國製造品牌化進程的重要探索項。

跨境電商,則成爲中國製造打造全球化消費品牌、海內外渠道同步走的重要策略。在國內大本營推出新銳消費品牌、同步雙軌佈局海外戰線,陳安琪也是美林森出海項目的負責人。在陳安琪看來,當下的中國製造做品牌不僅要對內、也要對外,“中國製造的品牌願景一開始就應該是全球化,而跨境電商無疑給了中國製造品牌打開海外知名度的重要抓手。”

諸如亞馬遜、SHEIN、TEMU、TikTok,抑或是自建獨立站,還是具體細分至東南亞、日韓俄羅斯等跨境電商平臺,中國製造的品牌出海之路有了更多的選擇。

成名的中國製造“引回來” “小巨人”帶火冷門賽道 跨境電商打開全球知名度

而在中國製造品牌全球化的進程中,另一個鮮明的趨勢則是“引回來”。早年間乘着數字外貿之東風出海的中國製造們,已借力成熟的海外市場打開全球知名度。而把海外名品帶回來,中國製造品牌也希望引領國內消費潮流。

比如,從深圳龍華跑出的全球3D打印機領軍品牌創想三維。手機軟件一鍵操作,小至鞋子、潮玩手辦,大至跑車、房屋裝修器材,生活裡能想到的統統都能打印出來。不走傳統工業級打印尋常路的創想三維,用跨境電商開闢了消費級3D打印的冷門賽道,如今它的產品更是在創立的9年間遠銷上百個國家地區。作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創想三維擁有530多個專利技術、累計出貨超550萬臺。

“不得不說在這些冷門賽道領域,跨境電商對於應用普及新技術或者說刺穿新品類上,有很大的優勢。”創想三維聯合創始人劉輝林告訴南都·灣財社。在亞馬遜、獨立站等衆多跨境電商渠道建立品牌矩陣,創想三維的消費級3D打印機火了。

光是一個月,創想三維在亞馬遜上就出貨6000臺,營業額超百萬美元。“很多品類,它火出圈的進程是有分層的。像消費級3D打印,它最開始是先被歐美市場接受關注和普及,慢慢地我們國內在教育、日常生活中也開始接觸到它。就像現在孩子從小學編程、建模,當初的學生可能要長大了纔會瞭解到,同樣把建模編程的東西實體化那就是3D打印,這同樣可以應用在生活場景解決問題。”劉輝林表示。

也正因如此,劉輝林近年加大了創想三維國內品牌的建設力度,真正讓3D打印走入千家萬戶,這也是中國製造品牌全球化的重要閉環。

同樣先在海外破圈傳播、加碼國內消費品牌形象的“深圳製造”不在少數。消費電子作爲深圳的優勢產業帶,且深圳歷來是全國乃至全球的跨境電商風向標,不少深圳賣家早年就在海外借力中國供應鏈紅利和跨境電商便利,打開了全球知名度。

比如,運動相機細分全景領域的Insta360,作爲深圳影石創新的代表作,最初是在美國跨境電商打開了全球名氣。又比如,最初靠跨境電商賣小家電起家,如今入局智能穿戴、產品遠銷海內外的SKG。這些中國製造的品牌們都不約而同加碼海內外品牌建設的新渠道。

觀察 中國製造品牌全球化佈局 仍有成本、合規、運營三大挑戰?

“中國大部分的生產製造商都強於產品的研發,比如在消費電子3C產品領域沉澱了強大研發實力,這是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硬實力。”在SKG副總裁盧書平看來,中國製造品牌不管是先“走出去”再“引回來”,或是先在國內造勢再出海,海內外的協同佈局已經是中國製造要做全球品牌的必然願景。從產能出海到品牌出海,中國企業在探索更多可行的路徑。

但具體到海外場景“走出去”的探索,中國製造的品牌出海之路,依然有挑戰。

其一,是成本的考量。降本增效,是最直接的增量方式。有研究表明,某些行業採購成本降低1%,利潤就會上升10%。

其二,是合規要求的提升。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看來,新一輪企業出海模式已從單純的資源購買、項目承攬與產品出海向產業鏈配套出海轉變。但在出海的實際過程中,面臨着境外市場合規性要求複雜,人員、資金往來不便等問題。有外貿人士指出,細分至稅務、法務、數據安全等方面近年的審查變得愈發嚴格,另外境內外海關包裹政策的調整也對跨境電商的合規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其三,跨境運營能力。中國製造要走品牌化發展乃至打造配套的供應鏈生態,需要對在地市場乃至整個跨境鏈條高度熟悉。“跨境電商類的人才區別於普通的外貿型人才,既要懂海外電商、海外市場,又要熟悉外貿環節,是全面型人才。”用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會長王馨的話來講,這個人才缺口是必須補上、也是最容易補上,同時可以快速助推企業出海的利器。日前,國家商務部等9部門齊齊發文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當中特別提及加強跨境電商行業組織建設與人才培養。

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一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5776億元,增長9.6%。2024年開局,外貿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進出口規模再上新臺階下,中國製造的品牌出海之路,全球尋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