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尋親十三載 科技照亮回家路

深圳新聞網2024年10月2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莊瑞玉 通訊員 劉盛福)“終於找到失散40年的弟弟了!”2024年10月16日,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受助13年的徐先生,在工作人員的暖心護送下,終於踏上了歸鄉的旅程,與家人幸福團圓。這一動人成果,得益於深圳市救助管理站“321科技尋親”立體新模式的成功運用。

“2011年8月,徐先生剛來救助站的時候,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無法正常溝通,也不能提供個人身份信息。”救助站工作人員回憶,當年,救助站迅速啓動身份快速查詢機制,然而,一番努力後卻查無此人。隨後,徐先生被安置在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治療。滯留期間,救助站又啓動尋親服務機制,多輪次、多渠道地進行尋親排查,卻依舊未能查明其身份。

深圳市救助管理站並未放棄,在市民政局指導下,救助站工作人員爲徐先生建立滯留受助人員尋親檔案,長期跟蹤,定期與他接觸、交流。他們耐心地採集徐先生的敘述內容,仔細分析地名、人名、口音等關鍵信息,並及時進行甄別覈實。在漫長的接觸溝通中,尋親工作人員與徐先生逐漸建立起信任關係,成功挖掘出徐先生的深層記憶。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歪歪斜斜寫下了一個人名和一個街道名字。

尋親工作人員根據這一珍貴線索,借用公安科技手段,通過大量數據的碰撞比對和研判分析,比對出姓名爲徐達(化名),戶籍地址爲浙江省蘭溪市,與受助人員徐先生的自述信息高度吻合。

“我們立即與當地救助管理站聯繫覈查。經覈實反饋,當地一名失蹤人員與徐先生高度相似,爲確保徐先生身份信息的準確性,救助站聯動蘭溪市公安,採集其哥哥血樣進行DNA鑑定。”該工作人員表示,漫長的等待後,DNA送檢結果終於傳來,確定受助人員徐先生與其哥哥符合全同胞關係,徐先生的身份得到了確認。這場漫長的尋親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近年來,深圳市救助管理站不斷探索新思路、開闢新渠道、探索新模式,逐漸形成“321”特色尋親工作方式方法。“3”即建立“3個信息發佈平臺”機制,在全國救助尋親網、今日頭條網、市民政局科技尋親平臺刊登失親人員信息。“2”即健全“2運用”手段,完善“2統籌”辦法,與公安部門合作,協調運用公安DNA技術比對和人臉識別技術比對兩項高科技手段,在血液採集的基礎上,將長期滯留受助人員信息批量導入全國人口信息系統、DNA信息庫、人口失蹤庫以及人像比對系統進行專項比對尋親,實現長期滯留人員人臉識別、DNA信息比對率100%;統籌政府和社會兩類尋親資源,延伸社會力量參與尋親。開展“1”深挖滯留人員信息,引入尋親工作人員,開展現場尋親“聽說讀寫”等工作方式方法,深挖滯留人員信息,多方覈實、反覆驗證,直至成功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