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珠海國企改革① | 珠海加快國企重組整合:佈局“三大主線”,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編者按】

2024年是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動攻堅之年。珠海國企正深化改革、提高站位,爲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注入國資國企力量,引領城市經濟開啓新一輪大發展大跨越。即日起,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推出《珠海國企改革新方略》系列報道,尋找珠海國企改革新樣本、問策改革新方略,敬請垂注。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馮玉怡 珠海報道

自去年6月《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印發至今已滿一年,進入本輪國企改革攻堅之年,各地方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正陸續推進。

今年1月,珠海國資委召開市屬國有企業重組整合大會,公佈啓動新一輪國企重組整合行動,將由13家市屬國企減至10家,主要有“三大主線”作爲重點改革內容:一是華髮集團整合九洲控股集團;二是整合交通集團、珠海港集團、航空城集團,組建新的珠海交通控股集團公司;三是組建海洋集團。此外,根據5月23日珠海國資委關於巡察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珠海正推動會展集團提升層級作爲委管企業,落實格力集團和橫琴金投、華髮集團和珠海科創投整合等工作。

此前,因在上一輪國企改革中,珠海國資委轉讓格力電器股權並獲超410億元現金,珠海國企改革一度成爲關注焦點並開始走進資本市場視野。“放置於全國視域下觀察,珠海國資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改革樣本。”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副院長田志友認爲,珠海國資擁有良好的區域環境和改革氛圍,基礎條件較好,可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的區域合作機制體制、市場氛圍,緊盯核心產業賽道,發揮國資國企的獨特優勢,成爲支撐城市能級躍升的重要力量。

提升產業集中度

國資實力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擁有強大的國資實力意味着能夠投資興辦更多的企業和基礎設施項目,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增長。根據財務快報統計,截至2023年底珠海市屬國企資產總額12924.06億元,同比增長10.19%,實現營業總收入2770億元,同比增加10.04%,實現利潤總額87.94億元,同比增加59.36%,國企體量在廣東省內僅次於深圳和廣州。

珠海國資委官網顯示,重組整合後的市屬國企有格力集團、華髮集團、大橫琴集團等企業集團,涉及格力地產、華髮股份、華金資本、珠海港多家A股上市公司。

此次重組整合最引人關注的是,千億國企華髮集團自2020年對城建集團、安居集團、紡織集團整合後,此次繼續資產擴容,推動華髮集團整合九洲控股集團。珠海國資委方面稱,主要爲支持華髮集團優化地產和文旅資源配置,助力華髮集團衝擊“世界500強”。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查閱九洲集團年報發現,該集團以文旅產業爲核心,主業包括物流商貿、交通運輸、港站管理、城市綜合體投資開發爲主,2023年總資產414.92億元,營業總收入爲203.98億元,淨利潤-6736.29億元,連續三年虧損,盈利性較弱且波動大。此次華髮集團整合九洲集團,通過推動相同板塊的資源整合,盤活九洲集團沉澱低效資產,使國企以“做大”至“做強做優”。

根據財務快報數據,截至2023年底,華髮集團總資產7376億元,淨資產1772億元;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787億元,淨利潤54.89億元。整合落地後,華髮集團的營業收入將近2000億元,根據2023年世界500強營收30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240億元)的“入門券”計算,華髮距離世界500強只差“臨門一腳”。

田志友認爲,在當前的產業環境下,國有企業要進一步挖掘規模經濟優勢,更好地降本增效。通過專業化、市場化整合重組,把同類項業務歸集到一個主體,可以更好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未來的整合重組,不應是報表層面的“物理拼盤”,而是要更加註重供給側生產要素的整合,如產業園區、金融牌照、國資基金等,集中可用資源和力量,加大資本招商、投招聯動,推動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本輪國企改革另一關注重點則是全新組建海洋集團,圍繞海洋主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進行行業整合、提高競爭力。

近年來,珠海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國資國企投資開發了多個海洋產業相關項目,如格力集團與中科院廣州能源所成立深遠海養殖裝備產業公司格盛科技,已建有“格盛一號”;九洲集團投資建設深遠海養殖工船“九洲一號”、漁旅浮島平臺等項目,並實現控股澳龍船艇;農控集團投資建設重力式網箱和桁架式平臺;格力地產打造洪灣漁港和粵港澳大灣區海產品交易中心。

業內人士分析,爲避免珠海國企之間同業競爭,珠海此前已在謀劃推動市屬國有企業涉海資源向鏈長企業集中,以期提高產業集中度、專業性和經濟效益規模化。此次將涉海業務“合併同類項”並組建海洋集團,珠海“藍色經濟”將進一步壯大。目前,海洋集團投資建設的藍色種業產業園、隘洲島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園和珠海海洋裝備研究院進展較快,已有階段性成果。

“珠海地理區位優越,但近年來交通工程建設進程較爲緩慢,尤其是在連接黃金內灣的軌道交通建設方面,限制了其交通樞紐地位的發揮。反觀廣州、佛山等珠三角周邊城市,國資不斷加碼強化國有企業在交通基建與運輸領域的支撐力量。”一位區域地理經濟觀察人士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分析,此次整合三家國企、組建珠海交通控股集團公司乃破題之舉。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髮現,《珠海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1-2035年)》規劃11條鐵路軌道線共417公里,但目前僅開通廣珠城際、珠機城際、廣珠鐵路等3條軌道交通線,珠肇高鐵、廣珠澳高鐵、珠陽高鐵、南中珠城際、廣佛江珠城際、珠斗城際、深珠通道均未開通。

打造2.0資本運營平臺

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老三年計劃”相比,本輪國企改革更着重於通過優化國企改革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近年來,珠海以華髮集團、格力集團、大橫琴集團等商業類市管企業爲核心,積極探索資本運營平臺,進一步轉化爲國有資本優化佈局操作平臺和“股權投資、資本運作”的市場化運作專業平臺。

在戰新產業板塊,格力集團和華髮集團創新運作工具,形成資本市場、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等市場化資本運營工具,着力打造上市公司集羣和產業帶。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珠海國資收購標的多爲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具備一定科研能力;但市值較小,往往不超100億元,此外,股權結構分散,通常僅需持股20%以下可實現控股。實現了以輕量化的投資方式,把新質生產力、戰新產業,和以製造業爲主的專精特新企業集聚到珠海的效果。

華髮科技產業集團方面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介紹,華髮通過旗下華金資本、英飛尼迪、珠海科創投、珠海基金等四大投資平臺,以“母基金+直投”“市場化+政府”“境內+境外”的投資矩陣,構建了全生命週期投資業務體系。

在打造上市公司集羣方面,累計投資400多家行業領軍企業和高成長性創新企業,107家已上市或過會,其中包含珠海冠宇、炬芯科技、高凌信息、納睿雷達等“珠海科創板前四股”。在產業帶打造方面,華髮集團此前引進高景太陽能等新能源領域龍頭企業,實現了珠海新能源產業集羣“從0到1”的突破。

華髮集團在集成電路招商引資方面也有不少亮點。6月13日,珠海產業立柱項目和金灣區2024年首個百億級招商落地。該總投資約100億元的產業項目由奕斯偉集團、集成電路產業專業投資機構和華髮集團共同出資,計劃在珠建設生產基地。

另一資本運營平臺格力集團在牽引產業方面亦扛起“大梁”。目前,格力集團已打造認繳總規模超1065億元、總數達79只的產業基金集羣,累計投資、引進產業項目及珠海本地項目185個,總投資額170億元,投資培育的“上市軍團”已擴充至76家。不過,格力集團至今仍未取得金融牌照。

2014年,我國開啓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工作。從地方試點看,在起步階段,很多地方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更多偏重於存量盤活、資本流動。近年來,特別是“新質生產力”概念提出後,各地紛紛設立產業投資集團,如廣州產投、合肥產投、長江產投等,可以視爲地方層面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升級版本,其共同特點都是以整合供給側各類生產要素爲主,重點投向戰新產業的孵化培育與集聚落地,加強對戰新產業的組織服務和投資運營,成爲此類地方平臺公司的核心功能所在。

在田志友看來,格力集團就是這樣的典型案例,藉助轉讓格力電器股份後收回的400多億現金,全新打造珠海國資投資運營平臺,並通過資本市場運作,併購具有硬核科技的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爲珠海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貢獻了重要的國資力量。

格力集團作爲珠海首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其角色任務一直隨着珠海產業變遷而調整。6月20日,珠海市委書記陳勇到格力集團調研時指出,格力集團要以敏銳觸角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前沿趨勢,在“天空之城”“雲上智城”建設中加快佈局、挖掘商機,推動國有資本“向實向新”聚集。同時要當好耐心資本、精明資本,緊盯戰略性、先導性產業,突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田志友認爲,對於珠海在內的地方國資,未來將緊緊圍繞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核心要求,堅持產業爲本,聚焦核心賽道;堅持錯位發展,避免內卷內耗;堅持協同聯動,避免同質競爭;堅持開放平臺,避免封閉運轉。核心是要發揮好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功能,進一步整合域內域外可用的資源要素,在更大範圍內推進新興產業資本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