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自我!跨坐革命席捲女性界
今天被科普了一個冷知識:女性應該岔開腿坐,這樣更利於身體健康!
什麼?初次聽到覺得這也太反常識了吧,岔開腿坐難道不是地鐵上大老爺們的專屬坐法嗎。
而女生從小被教育要懂得如何“淑女坐”——並腿並腳、再優雅地划向一側。
如果不加修飾地叉着腿,總會被長輩批評粗魯,他們會說這樣的坐姿容易給人可趁之機,陌生人的目光會順着你的大腿中縫看向私處,即便穿了褲子,面料包裹着身體的形狀也會引發他人的遐想。
這樣的“女德經”固然離譜,但女孩們從小被規訓要體態優雅、舉止得體,總的來說就是要隨時隨地肌肉緊繃、端坐立正,雙腿開叉完全是端坐的反面。
wom.pckj3628.pro
wom.jnd1728.pro
wom.jianadapc6828.pro
wom.pcdd3728.pro
wom.pc9928.pro
wom.jianadapckj3528.pro
wom.jianadapckj5428.pro
wom.jianadapckj1928.pro
wom.jnd6728.pro
wom.jianadazoushi7828.pro
圖源:新浪微博
結果現在告訴我,由於女性骨盆更寬,反而更應該岔開腿,不然身體容易出問題。
合着這麼多年我都坐得大錯特錯了?
到底還有哪些動作也是教育女人應該如此,結果卻是錯得離譜的呢?
女人打開雙腿
地球不會爆炸
關於岔腿坐姿與健康關聯度的研究,古今中外都有。
在多年前,醫生(BarbaraBergin)芭芭拉·伯金,就喊出了“像男人一樣坐”的口號。
圖源:BarbaraBergin
這場女性健康運動,源於她自身的疼痛感悟。
14年前芭芭拉患上了滑囊炎,與疾病相伴日子裡,她逐漸發現規律:
每當開大型車出門時,自己的臀部疼痛都會減輕。
她猜想,可能是由於車輛空間不同導致的——在小型車內雙膝靠得更近,過度縮緊的坐姿令臀部感到更痛。
猜測並非憑空產生。
芭芭拉三十多年的從醫經歷中,所遇到的膝蓋疼痛、臀部外側疼痛的成年患者90%是女性。
而疼痛的產生,很可能與女性被鼓勵有不健康的坐姿習慣密切相關。
試想一下,人們常見的女性坐姿是什麼樣的?
緊閉雙腿?
圖源:IC photo
膝蓋打結?
圖源:IC photo
腳腕交叉?
圖源:BarbaraBergin
盤腿而坐?
圖源:IC photo
這些千奇百怪的姿勢會令肌肉發力不均衡,還可能影響脊柱曲度、扭曲骨盆形態、磨損關節......增加相關疾病的患病概率。
芭芭拉指出,正確的坐姿應該是這樣:
背緊靠椅子,腳部垂落地上,雙腿適當分開——分別指向11時和1時方向,膝蓋處呈直角狀。
這樣不僅保持脊椎中立,椅子也會爲身體提供充足支撐。
去年的國內一篇研究同樣指出:
直立坐姿(論文中定義爲:小腿和大腿、大腿和軀幹呈90度,雙腳與肩同寬,身體軀幹儘可能垂直於地面),相較於翹腿、盤腿坐姿來說對身體負面影響最小,可認爲是理想坐姿。
《不同坐姿對背部形態與臀壓的影響》;醫用生物力學
科學來說,岔開腿纔可能令身體放鬆,不僅是標準坐姿的必要不充分條件,還有利於心理健康——
研究指出,雙腿分開的坐姿屬於外擴型姿態,令人更加自信。
岔開腿坐原來有那麼多好處。
那麼似乎又產生了一個疑問:爲何女性熱衷於不舒適的姿勢,將雙腿擰成麻花呢?
但真的是女性的主動選擇嗎?
我們知道,身體一直被賦予了道德、審美意味,女性緊閉的雙腿成了貞潔的隱喻。
僅以坐姿來說。
上世紀,層出不窮的文章來定義女性的“優雅坐姿”“文明坐姿”。
直到如今,仍有女孩在“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的說教中長大。
圖源:《家庭科技》《勞動世界》
還有更多習以爲常的時刻——
舞臺上,女星身着短裙,爲避免走光小心翼翼。日常中,當一個女孩岔開雙腿,外界的蕩婦羞辱總是如期而至。
職場裡,一些領域仍在定義僅女性可見的“行走坐立”禮儀。
圖源:
生活場景下,很多號稱“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卻令女性的雙腳難以自然垂地。
圖源:
還有社交媒體樂此不疲地推舉出,“最可愛的坐姿,鴨子坐”“最性感的坐姿,斑比跪”,卻對損傷閉口不提。
在這些過時規訓和限定情境中,女性離健康越來越遠。
圖源:網絡
這其實也是,女性被形塑成“女性”的過程。
但另一面,男性不必陷入這些情境。
他們天然具有解放胯下的權利,甚至“過度解放”演化爲對空間的侵佔,譬如在地鐵上雙腿大開成爲景觀,許多國家地區不得不出現了針對“manspreading”這一不文明行爲的標語。
圖源:Wikipedia
圖源:ig
所以女士們,是時候停止交叉雙腿、縮緊身體了。
拿回自己的空間與健康。
不過要注意,“manspreading”般的過度外擴並不合理,反而有害。另外芭芭拉提醒:“膝蓋適當分開時,不要將腳放在膝蓋外側,否則會促進膝蓋外翻。”
舒適地打開雙腿,我想那不是什麼“像男人一樣坐”,而是像天然的小女孩一樣,舒展地生長。
永無止境的身體戒律
女性的健康魔咒,不只關乎坐姿。
約定俗成中“淑女行徑”大多都在傷害身體,而且那些“傷害”總僞裝得尋常、美好。
譬如,女性身體改造之徹底,有目共睹。
正因爲一切被包裹上了“美麗”之名。
圖源:新浪微博
社交媒體一會兒換一個身材潮流,撕開那層糖衣,皆是健康的警鐘。
譬如“直角肩”,一度是氣質的代名詞。
它指的是兩個直角:脖子與肩膀呈90度、肩膀外側形態自成90度。
圖源:BAZAAR
可是從生理來說堪稱奇蹟。
人類肩膀自然垂下時存在斜度,成年女性大多在10度-30度之間。極致的直角肩要麼是聳肩擺拍,要麼則伴隨斜方肌、三角肌的弱化,還可能存在肩胛骨迴旋的問題。
《人體肩部形態對肩點獲取的影響研究》女性肩斜示意圖
類似的美麗陷阱,還有很多。
“漫畫腿”細長,但人類大小腿骨之間有角度、肌肉有體積,達成“漫畫腿”可能存在小腿肌肉的萎縮。
圖源:
“天鵝頸”筆直,但同理,人類頸椎天然具有一定的C型曲度,完全筆直的脖頸不僅不利於受力,還是頸椎病的優質培養皿。
圖源:
過度練“少女背”,很可能影響胸椎曲度。
“v字鎖骨”“一字鎖骨”的變換,是圓肩駝背硬拗造型。
“前凸後翹”性感,可能是骨盆前傾的徵兆。
這些美麗新名詞層出不窮,醫美手段,小腿肌肉阻斷術、肉毒肩膀、人工精靈耳、微笑脣......緊隨其後。
圖源:
而合理範圍內的健康器官,卻被視爲身材缺陷。
比如,微微隆起的小肚子明明是女性臟器和子宮的堡壘。健壯有力的大腿可以保護韌帶和盆底肌,而大腿部的脂肪也維護身體健康的“優秀脂肪”,令人更長壽。
圖源:BMJ
消費與被消費之中,健康的身體被改造成亞健康的風景。
除了對身體的直接改造,還有間接的囚牢,更加隱蔽。
日常中所處可見的高跟鞋,是女性拇趾外翻、靜脈曲張、肌肉損傷等問題的元兇。
但高跟鞋最初是爲男性而創。
路易十四穿着高跟鞋的畫像
16,17世紀時,高跟鞋在歐洲貴族男士間風靡,因它可以增加身高、彰顯特權。
最初大膽穿着高跟鞋的女性,是爲了更貼近男性氣質。
但到了18世紀,人們開始崇尚理性,男人們立即拋棄了不方便生產的高跟鞋,它被視爲女性的“膚淺奢靡”性格的符號。
而當高跟鞋成爲女性專屬後,便有了情色意味。
這一方面體現世界對女性的性化無處不在;另一面又暗含社會鼓勵女性迴歸家庭進行再生產勞動,成爲賢妻良母的期待——而這與中國古代的纏足的風靡異曲同工,是公共領域對女性的排斥驅逐。
圖源:Wikipedia
無獨有偶。
裙子最初也是無性別的,如今也成爲“女人味”標配。
一步裙令人邁不開腿,緊口裙容易將人絆倒,長裙可能被捲進電梯......更不要說,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還需要無數打底褲來“防走光”。
裙子、高跟鞋的職業裝增大了女性的工作難度,譬如空姐。
圖源:《芭比》
在層層的對身體的凝視與改造中,女性成爲了不自然的樣子,而這當然不能再反過來苛責女性。
我想到,除了坐姿之外,其實很多特定的動作神態被打上“女性氣質”的標籤。
在不舒適的凝視中,少女們選擇了不健康的含胸駝背,在“女孩樣”的規訓中,她們學會了不規範的“淑女跑”。這是女性不被歡迎在公共場域大方展示身體的後果,可回到頭來又成了“女孩本就扭捏”的罪證。
圖源:《likeagirl》
對身體的異化成爲一個閉環,因爲對女性的定義與解讀,往往都與她們本人的感受無關。
就像,石女沒有子宮也要爲她做陰道手術,使之“成爲完整女性”。
圖源:新浪微博
就像,女性分娩的姿勢,最普遍且深入人心的的仍是臥式。但其實沒有任何研究能證明,臥式生產的優越性。
而相反,在科學上——
其他的姿勢譬如站立、行走、蹲坐,則更有可能令骨盆角度擴大,減少產程時間,降低風險。
圖源:BMJ
人類醫學飛速發展,但似乎遺忘了女性。
在絕大部分生產、設計、研究中,女性都是被忽略不計的,哪怕生物學中也是如此,
《EVE》中提到一組數據,1996-2006十年間,在TheJournalofPain發表的研究近八成受試者都是男性——
“除非我們專門研究卵巢、子宮、雌激素或乳房,否則女孩就彷彿不存在”。
圖源:《EVE》
一場消無聲息的身體殖民
看到了嗎,女性長久以來從歷史上承襲了太多關於身體、舉止和服飾方面的改造,都是爲了符合“淑女”的社會規範。
結果這些淑女範式,實際上很多都與人類的生理健康、精神成長完全相悖,這說明了什麼呢?
這說明了女性規範的制定其實並不以女性生存發展爲第一目標。
把那些淑女範式刨根問底,會發現有的是爲了生育需要,有的服務於男性慾望的投射,還有的單純就是用於阻礙女性佔有公共空間。
歷史上兩大臭名昭著的女性身體改造,古代中國的纏足和西方的束腰,現代社會有了各種各樣的變體(高跟鞋、小腿阻斷術、切胃、斷骨...),最直接的結果都是影響女性自然地運動,把她們限制在私領域內。
圖源:網絡
至於淑女坐姿、小丫踮腳式跑步、避免目光直視、低眉順耳捂嘴...都在塑造一種扭捏的、緊張的、與舒展相對的狀態,造成行動上的不便,阻礙女性暢快享用公共空間。
身體是權利秩序的終極體現。
這些規訓的真正目標其實是抑制女性成長,讓女性把自己看作“被動的物體”,自發生長是受抑制的,主動行動是被打壓的,反而不斷調試自己、重塑自己是被鼓勵的。
我們總是批評女性沉迷於身體改造,彷彿全都是女性愛慕虛榮、顧影自憐的錯,不惜通過自我傷害爲路徑去取悅一個社會目光(也就是男性目光)下的標準。
但就像福柯在《臨牀醫學的誕生》裡所說的,當人們(十分之九是女性)躺在美容手術臺上,當美容醫生(九分之八是男性)拿起手術刀對身體進行切割的時候。
具有能動性的男性醫生和冷冰冰的無生命的女性軀體形成鮮明對比,誰纔是真正掌權的那一個躍然紙上。
福柯《臨牀醫學的誕生》
她們不都是自願的嗎?也許你會辯解到。
那把問題再問得明確一點,改造身體的女性出於絕對的自我主觀意志嗎?
福柯在《規訓與懲戒》裡回答了這個問題,是的她是自願的,但這個自願也是社會源源不斷生產的觀念作用於每個個體的結果。
福柯,全景廠式監獄
“權力無處不在,並非它囊括一切,而是因爲它來自四面八方”這句話,放在女性在公共領域受到的全面的監視和自我監視、再內化爲自我改造這件事上無比貼切。
之前我們列舉的一系列有悖健康的淑女範式,都是四面八方傳來的權力的聲音。
與女性沉迷於自我改造相對的,是男性的自恰、配得、享受世界,他們無需做任何改動便值得這世間的一切美好。
這便吻合了《男性統治》書裡的那句話:男性秩序的力量體現在無須爲自己辯解這一事實上。
而男性對女性的統治最化骨綿掌化爲無形的,就是對女性身體的改造,又或說是對女性身體的一場消無聲息的殖民。
《男性統治》的“身體的社會構造”一章節就解釋了父權觀念如何一代又一代的在女性身體上留下印記,今天又有了現代資本主義“廣告的力量”。
一切對既定秩序的服從都來自於集體歷史和社會塑造,最終又都納入到身體結構之中,以“自然而然”的形式永久進入到女性身體的最隱秘之處。
《男性統治》
不要小看了“身體改造”的危害,把她變成生育的容器,把她變成慾望的載體,把她變成田螺姑娘,讓她困在家裡,在公共空間中隱匿。
這不是直接的暴力,卻比看得見的傷害更加影響深遠,還讓許多內化了的女性甘之如飴。
其中一個危害便是讓女性過度沉溺於自我,沒有精力看向世界,更別說走向高位,自我實現,乃至改變世界。
圖源:網絡
第一波女權主義浪潮的時候,很多女性先鋒批評當時社會環境裡有太多矯揉造作的女性,波伏娃提到這樣的女孩“無所事事、浮誇濫情、對着鏡子觀察自己哭泣時狀態,時常戲劇化的暈倒”。
這與現代女性總被網絡偏見詬病說“戲多”“做作”“雌競”“胸大無腦”,容貌焦慮,減肥醫美上癮,製造莫名其妙的賽道內卷……很像。
一個悲哀的現實是,確實在部分女孩眼中,外部世界不是無限可能的曠野,而是無數面鏡子組成的魔力屋,每一面都投射出一個異化的自我,殊不知很多鏡子都是形變了的哈哈鏡。
圖源:fine art
瑪麗雪萊的母親,同時也是寫下《爲女性權利的辯護》的女權開山鼻祖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不認爲主要責任在女性個體,而是看到了“做作”背後的成因:
那便是女性的幽閉,困在家中無所事事的女性對當時社會公共事務的失權,女性完全無從參與那個時代的機遇和變革,也就展現出一種看似無知的漠然。
而斬斷這種女性代際相傳的矯揉造作的方式就是:推崇知性——爭取女性受教育權;給女性提供足夠嚴肅的工作——爭取女性工作的權利,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
《爲女性權利的辯護》
而不是繼續創造新的自憐自艾的淑女範式,再次把女性困在看向自我投射的泥潭裡,加固女性弱者的位置。
網絡輿論總愛在“服美役是不是自由意志”“要求女性得體過分嗎”這些細枝末節上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而到了實實在在的爭取受教育權、工作權時又懦弱迴避,“什麼都能聊到張口要權利,有必要這麼宏觀嗎”。
即便退一萬步講,不談權利,不談向外發展,淑女範式這種身體殖民加強了女性的“自我監視”。
這種時時刻刻的不安全感,讓我們無法集中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情。
別再隨波逐流地接受淑女規範了,別再在意端莊得體了。
每當聽到一個女性規範,停下來想一想,它是否也這樣要求男性。
如果不的話,那咱這邊也婉拒了哈。
去他的“當個淑女”。
聲明:本文文字原創,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