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榜掛帥”下的新疆創新生態裂變
近日,天山南北捷報頻傳——
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聯合國內10餘所頂尖高校、科研院所,首次繪製了棉花主栽品種的“基因地圖”;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攜手清華大學團隊,研製出全球首臺飛輪儲能型風機……這些關鍵“卡脖子”技術取得突破,得益於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的聯合攻關。
把技術大咖和產業中難啃的“硬骨頭”串聯起來的正是新疆實施的“揭榜掛帥”機制。
2021年,在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指導下,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聚焦重點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卡脖子”技術,率先以“揭榜掛帥”機制廣發“英雄帖”,激勵有能力、有擔當的科研創新主體或團隊領銜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重點任務,不論資質、不設門檻,唯以實效論成敗!
從破譯棉花“基因密碼”到突破飛輪儲能技術,新疆用改革實踐證明,欠發達地區同樣能夠開闢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創新路徑。
從小而散到有組織:
產業痛點變攻關靶點
3月5日,在自治區農業科學院,一場關於棉花育種的高規格總結交流會正在進行。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10餘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帶着豐碩成果進行彙報。
“我們首次繪製了新疆棉花主栽品種的‘基因地圖’,將抗黃萎病、抗除草劑等基因導入源棉8號,創制出抗性改良的新種質……”科研團隊彙報了在短短半年內取得的亮眼成績,令人矚目。
這正是“揭榜掛帥”機制激發創新活力結出的累累碩果之一。
自治區科技廳科技資源統籌處處長張海濤說:“過去側重從企業徵集研發需求,項目比較小且分散,現在加強頂層設計,從產業鏈鏈主企業或行業龍頭企業徵集需求,同時組織院士專家反覆調研論證,自主凝練制約新疆產業發展的關鍵‘卡脖子’技術需求,把產業痛點變成攻關靶點。”
新疆作爲我國最大的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棉花在全國經濟大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隨着全球變暖趨勢加劇,氣候極端性愈加突出,提高棉花抗逆性成爲新疆當前亟須破解的重點和難點。
在此背景下,自治區科技廳聯合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凝練並設計了“棉花品種重大農藝性狀解析與分子設計育種”項目。選擇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李雪源團隊爲發榜方,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爲“揭榜掛帥”牽頭單位,同時聯合疆內外優勢團隊共同揭榜攻關。
“該項目的實施以新疆主栽品種源棉8號爲基礎,對其優異性狀的遺傳基礎深入解析,挖掘優異性狀的關鍵位點和遺傳區段,爲下一步培育突破性品種提供骨幹資源,爲提升新疆整體生物育種能力和水平提供技術和平臺支撐。”李雪源說。
“揭榜掛帥”就是把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
“高壓大容量變壓器噪聲與振動抑制是一項行業技術挑戰,不僅消耗能量,而且影響環境;除此之外,對這種大型裝備變壓器的設計、校覈、驗證、維護成本也比較高,這是行業發展一直以來面臨的關鍵技術難題。”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處處長張正揚說。
2022年,依託“揭榜掛帥”機制,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針對行業痛點——電力變壓器與氣體絕緣組合電器(GIS)設備智能環保關鍵技術研究發榜,西安交通大學從十餘家競榜單位中脫穎而出,成功揭榜。
在3年協同攻關中,校企團隊聚焦變壓器智能環保、減震降噪、仿真驗證等核心領域,解決了變壓器噪聲與振動抑制及工程化應用難題,攻克了設備多參量智能感知機故障診斷關鍵技術,開發了基於故障機理和特徵感知的智能診斷專家系統,實現變壓器設備綜合性能與安全可靠性的全面提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2021年以來,由自治區科技廳牽頭組織,新疆已有22個“揭榜掛帥”項目成功揭榜,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等特色優勢產業,總投入達1.91億元,其中財政資金9168萬元。
張海濤說,這些項目實施後研發的技術、產品或實現產業化,或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形成經濟效益,或解決公共領域的重大技術需求,有效破解制約自治區“十大產業集羣”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
從單點突破到協同創新:
“最強大腦”組團接單
3月11日晚,蘭州大學天然產物化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內依然燈火通明,該校化學化工學院的許鵬飛教授仍在實驗室忙碌着。
許鵬飛團隊、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2022年聯合揭榜的自治區“揭榜掛帥”項目——獸用疫苗油佐劑開發研究已經結題,正等待驗收。
“項目任務順利完成,但圍繞獸用疫苗油佐劑的研究纔剛剛開始。”許鵬飛說。
水包油包水型動物疫苗是目前主流的油乳疫苗劑型,其關鍵組分爲佔疫苗組成約50%的油佐劑。國內市場上,此類佐劑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尚無成熟、可規模化生產的國產替代品。因此,該類佐劑的生產製備技術對我國動物疫苗生產行業是一項“卡脖子”技術。
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作爲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面臨同樣的問題。“油佐劑不僅進口成本高,還可能面臨技術封鎖。”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口蹄疫研究室主任趙毅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天康生物提出技術需求,通過“揭榜掛帥”項目,與蘭州大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聯合攻關。
“對該項技術進行攻關,新疆走在全國前列。”許鵬飛說,我們團隊主要負責有機合成,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提供平臺驗證,天康生物進行免疫檢測,三家聯合協同攻關,成功實現了油佐劑的進口替代。該技術屬國內首創,經性能評價,其免疫應答水平優於進口佐劑。
自治區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冠斌認爲,協同創新模式能夠充分集聚國內外優勢科技力量,儘快集中攻克產業發展中面臨的“卡脖子”難題,同時有利於帶動新疆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2024年啓動的“揭榜掛帥”項目——棉花品種重大農藝性狀解析與分子設計育種的參與單位有10餘家,包括浙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都是國內頂尖高校、科研院所。
該項目負責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研究員葛曉陽介紹,根據各單位已有研究基礎和本項目任務匹配度篩選合作單位,通常選擇在該領域研究基礎非常突出的單位作爲聯合攻關單位。
“我們提供試驗田,揭榜單位提供最前沿技術、設計理念,這種強強聯合的協同作戰模式,效率更高,成效也更加顯著。”李雪源說。
從借外力到育內功:
本土創新生態厚積薄發
“揭榜掛帥”瞄準的是需求,開啓的卻是更廣闊的合作。
“項目通過驗收後,天康生物、蘭州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研所可能聯合建設一個佐劑廠,推動技術成果產業化、商業化。”趙毅說,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纔剛剛開始。
“揭榜掛帥”機制不僅助力企業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爲企業長遠發展帶來無限可能,更通過政策驅動撬動企業真金白銀投入研發,充分激發企業創新動能。
“揭榜掛帥”項目中,除公益類項目由財政全額支持外,其餘項目財政資金最高補貼40%。以天康生物發榜的獸用疫苗油佐劑開發研究項目爲例,項目總投入1000萬元,其中財政補貼資金400萬元,天康生物配套資金600萬元。
趙毅說,參與聯合攻關,依託頂尖科研機構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設備、資源,爲企業搭建了更高的創新平臺,將會爲企業科技創新帶來質的變化。
“‘借外力’也是加強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途徑,在交流中學習先進經驗和技術,形成‘傳幫帶’,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張海濤說。
在自治區科技廳發佈的22個“揭榜掛帥”項目帶動下,目前已有50餘名頂尖專家入疆傳技,1000餘名本土技術人員在實戰中成長,14項新技術落地生根,20多項發明專利烙上“新疆印記”。曾經困擾產業的“疑難雜症”,化作《電力設備智能監測規範》等5項國家行業標準。
不僅如此,“揭榜掛帥”項目凝聚的都是國內頂尖人才,在這種氛圍下,更有利於新疆本土人才和科研團隊的成長。李雪源團隊的青年科研人員樑亞軍主持的自治區重點研發任務專項——高油高蛋白棉花種質創制及新品種培育剛剛啓動,他的成長即得益於此。
在“揭榜掛帥”制度牽引下,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充分釋放,企業投入科技創新能動性大幅提升,正是在這樣濃厚的創新氛圍中,過去一年,新疆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2024年,新能源裝機規模破1億千瓦,年度新增裝機規模相當於過去8年的總和;油氣生產當量6664萬噸,連續四年蟬聯全國之首;原煤產量5.41億噸,增速在全國主產區中實現四連冠;糧食總產466億斤、單產1050斤/畝,首登全國榜首。
新疆用實踐證明:創新不需要重複造輪子,欠發達地區同樣能開闢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科技創新路徑。
思路一變天地寬。新疆通過“揭榜掛帥”闖出的新路徑,書寫着欠發達地區在科技創新中加速奔跑的時代樣本。正如塔克拉瑪干沙漠中頑強生長的胡楊,在看似貧瘠的土壤裡,創新的根系正向着更廣闊的天地、更深入的領域悄然蔓延。(謝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