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的環中國拼圖

(圖/中新社)

9月上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花了11天時間,完成了對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新加坡等亞太4國的長途訪問。即使教廷和北京之間尚未形成足以讓教宗踏入中國大陸的共識基礎,但回顧方濟各近年來的亞洲行——包括2022年9月訪問哈薩克、去年9月訪問只有1500多名信友的外蒙古,都可看出:教廷在有意無意之間形塑的一幅教宗足跡「環中國」拼圖,已臻於完成。

若教廷和北京日後能實現讓教宗進入大陸訪問的歷史性突破,影響層面將遠逾兩岸關係層面。大陸當局亦可一舉收穫來自西方視聽和衆多天主教國家民意的道德聲望積分。

在教宗此訪尾聲,他再次向大陸喊話,強調自己「非常渴望訪問中國」,並稱中國一直是他個人的「願望」。方濟各還從歷史層面入手,不僅着眼於大陸70多年來的社會主義體制,更將中國視爲一個「有着千年文化的國家」,並據此認定,「它的對話能力和相互理解的能力,超越了不同的政治體系」。

這些喊話雖然迄未獲得大陸的強烈正面迴應,但教宗稱自己對與中國的對話「感到滿意」,也預示着在2018年達成的《中梵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很可能在今年底迎來第三次續簽。

8月底,現已95歲高齡的天津教區主教石鴻禎,終於在歷經多年跌宕後獲得大陸官方的認可與任命。而從教廷觀點視之,石鴻禎早在2019年就已接替逝世的前任李思德,開始擔任這一職務。在擁有5萬多名天主教徒、作爲直轄市的天津,雙方經多年試煉後,終能在這一深富歷史糾葛和教權角力象徵性的任命上達成妥協,也難怪教廷視之爲「多年來建立對話的積極成果」。

除了雙邊關係層面,方濟各還提到,在化解烏克蘭等國際衝突上,教廷與中國的合作「是可以實現的」。今年初,教宗曾向東部戰線吃緊的烏克蘭政府喊話說,「在事情變得更糟糕之前,不要以談判爲恥」,「必須有勇氣進行談判」。雖然此說隨即遭到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反擊,但也足見教宗的立場,和北京力勸儘早「政治解決」衝突的態度有不少重合之處。

雖然北京與教廷關係的正常化不易在旦夕間一蹴可幾;其中犖犖大者,還涉及羅馬天主教會在大陸境內的活動方式、能否在大陸興辦學校醫院等社會事業,以及教廷與大陸現有的天主教愛國會之間的日後關係、角色定位等一系列複雜難題。不論北京還是教廷,在此間所琢磨拿捏者,都遠超過單純的外交承認或對臺博弈思考。

今年5月,教廷國務卿帕羅林出人意表地表態說,教廷希望「在中國有一種固定性的存在」,「即使起初不以教宗代表或教廷使館的形式存在」。這也展現了教廷對大陸在尚未能全面建交之前,加深與其接觸和互信的某種彈性空間和願望。然而,與大陸加強接觸的中國政策帶有強烈的方濟各個人色彩,也因此時間窗口並非無垠無涯。雙方的關係究竟要推進到哪一步,既考驗是否願實現世紀性和解的歷史擔當,亦取決於何時需要收穫最大鎂光燈效應的政治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