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下葬時,男女老少披麻戴孝送他,三里路走了三小時

焦裕祿下葬時,男女老少披麻戴孝送他,三里路走了三小時

焦裕祿出生于山東省博山縣崮山鄉,山東這個地方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很多年仍然是一個貧窮的地方,人民生活大多都十分的辛苦,連飯都吃不飽。焦裕祿的家庭也是這些貧窮人家之一,他年少的時候,發奮讀書。可惜父親早早地去世,家裡日子過不下去,他只能離開學校出去打工。他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腳踏實地,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路是他的風格。1962年,他成爲了河南省蘭考的書記。那個時候的蘭考是個貧窮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個沙漠。蘭考人民生活很辛苦,每天勞累的他們,吃飽穿暖都是個問題。焦裕祿把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況都看在眼裡,他下定決心要帶領蘭考人民走向富裕。

焦裕祿雖然是個書記,但是他的生活十分的清苦。焦裕祿的自行車都是破的,他每天騎着那輛破自行車到處考察。蘭考的土地是鹽鹼地,所以他就到處考察,找出能治鹽鹼地又能讓人民生活變好的方案。最後他在經過自己的考察,決定要在蘭考這片土地上種上泡桐樹,泡桐樹非常適合在鹽鹼地上生存,而且泡桐樹可以治療風沙。這對於蘭考的人民來說,就是福音。焦裕祿在帶領蘭考人民種植泡桐樹的過程時,每次都親自帶頭查風沙。那個時候焦裕祿的身體不是很好,但是他從不在意這些,拖着病體帶領人民種植泡桐樹。由於常年的辛苦勞作,又加上吃的飯菜營養極少,焦裕祿最終還是倒了下去。

焦裕祿在蘭考人民心裡的地位很高,他們都知道焦裕祿對他們是真的關心。焦裕祿死的那天,是所有蘭考人不願意想起來的日子,當焦裕祿死訊傳來的時候,很多人都不願意相信。焦裕祿的願望就是能葬在蘭考,所以他的遺體就被送到了蘭考。焦裕祿下葬的那天,所有蘭考人都來給他送葬,無論是小孩還是走路都吃力的老人,每個人都哭泣着送走這位一心只有蘭考人民的好乾部。那天披麻戴孝的人們三里路走了三小時。焦裕祿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想要整個蘭考的土地都種滿泡桐樹,蘭考人民不用再受到風沙的侵擾。現在我們去蘭考,蘭考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片片的泡桐樹,這些泡桐樹的存在,爲當地百姓帶來了好處。同時泡桐樹還在,焦裕祿的心血就沒有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