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德綱快評》疑賴論與過路費
賴清德總統前往EWC智庫閉門演講,並與院長蘇珊妮合影。(圖/曾薏蘋攝)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首度出訪太平洋友邦,12月1日抵達美國夏威夷過境,對此美媒CNN指出,賴清德這次過境正值美國政府交接期,意義重大,「經過深思熟慮、是計劃好的舉動」。
CNN報導還說,賴清德雖然沒有受到美國的正式接待,也沒有盛大演講環節,「但意涵遠超出花圈及宴會」,過境不僅是短暫停留,也是強化臺灣、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之間的夥伴關係。咦,沒過境美國本土東西岸大城市也就算了,怎麼說「沒有正式接待、沒有盛大演講」?也沒有國務院印太官員、參衆議員會晤?
臺美之間沒有正式邦交,過往總統「過境外交」總被輿論拿放大鏡檢視,見了什麼層級官員、參衆議員、州長,還是參衆議院議長?有沒有在美國本土?紐約、波士頓、洛杉磯,還是華盛頓?敲鑼打鼓公開演講,還是閉門會議……這些無一不是牽動美中臺外交的敏感神經。然而,這次賴總統外訪,竟沒有一項符合總統府所謂的高規格接待。
2023年8月12日時任副總統的賴清德出訪邦交國巴拉圭,期間先後過境美國紐約、舊金山,還頗有「空閒」與駐美代表蕭美琴一起觀賞紐約大都會棒球比賽。當時外媒BBC引用學者宋文笛說法,認爲是一種「深思熟慮的妥協」。那是因爲,當年稍早的7月初,賴清德副總統說,「當臺灣總統可以走入白宮,我們所追求的政治目標就已經達成了」,引起美國拜登政府不滿,而有滿天飛舞的「疑賴論」說法。
賴總統拚外交是全民所想、所願、所望,無論是BBC說是「深思熟慮的妥協」,或是CNN表示「經過深思熟慮、是計劃好的舉動」,都有意無意對比出先前「走入白宮說」未經深思熟慮的草率、輕浮發言。試問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哪一次臺灣元首外交不是經過深思熟慮?不是計劃好的舉動?爲何特別強調賴清德是否「深思熟慮」或「深思熟慮的妥協」?
巧合的是,拜登政府臨去秋波,於美東時間11月29日宣佈第18批次對臺軍售,總價爲3.87億美元(約新臺幣125.6億元)。不知道這是不是外媒所指涉「是計劃好的舉動」?
「川普交易」,揚言要向臺灣收取保護費,那「拜登交易」,算不算向賴清德收取過路費?還硬要臺灣人說是「接待高規格」!苦啊,吞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