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讓歌聲迴盪在鴨綠江畔 | 致敬國門教師

姜丹就像學校的一面旗幟,輻射、帶動、吸引着許多教師一起進步,去踐行這所國門學校的校訓——向下紮根,向上生長。

本報記者崔斌斌

在遼寧省丹東市,從青年大街右轉進入一條小衚衕,穿行不足100米,便能看到一所“國門學校”濱江街小學。距離這所被居民區環抱的學校幾百米外,就是人盡皆知的鴨綠江,與對岸的朝鮮遙遙相望。

今年是濱江街小學音樂教師姜丹工作的第30個年頭,她對教育的熱愛和使命感仍然讓校長崔曉慧和學生、家長讚歎不已。

“每次上姜丹老師的音樂課,我的心情就會好起來。”學生倪昕宇評價。

“早上6點,姜丹老師就開始爲30個孩子挨個兒化妝。”這個活動細節讓畢業生房月瑩的媽媽林紅芯印象深刻。

她,究竟是怎樣一位“國門教師”呢?

英雄城市裡的“英雄教育”

丹東被譽爲“英雄城市”,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百萬雄師跨過鴨綠江,爲勝利奠定了基礎。如今,殘存的鴨綠江斷橋上,累累彈孔仍見證着丹東這座城市的貢獻。

“教師是傳承者,要將英雄城市的民族氣概傳承下去。課堂就是我的主陣地。”姜丹說。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自然是她繞不開的歌曲。

給學生教授這首歌曲時,姜丹並非簡簡單單教唱,而是讓學生先熟悉歌曲的創作背景,再讓學生了解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的事蹟。她認爲,有了這些鋪墊,學生纔有可能真正懂得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進而潛移默化有所觸動和薰陶。

姜丹猶記得,在首次教唱歌曲《共產兒童團歌》時,她思考怎樣通過這節課讓小學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祖國的小小接班人,該怎樣才能讓他們深刻體會戰爭時期兒童團員的那份與敵人鬥爭的堅定決心呢?

首先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情境。上課伊始,姜丹引導學生拿着樂器邊伴奏邊扮演小戰士偵察兵的樣子做行進間律動。活動中,學生體驗了小偵察兵的角色,又對所學歌曲的內容旋律有了初步瞭解,學唱歌曲就很順利。學生會唱後,她又運用多媒體給學生介紹英雄小團員,讓學生近距離感受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團員都是怎樣抗戰的。王二小、潘冬子、海娃……隨着一個個故事的展開,有的學生專注聆聽着,有的學生沉思着,還有學生迫不及待地要介紹自己所瞭解的抗戰小英雄。

見時機成熟,姜丹又引導學生帶着這份情緒演唱歌曲。這時學生的歌聲堅定有力、激昂自信。

“我知道學生不僅會唱這首歌曲了,還感受到了歌曲所傳遞的那種堅定奮鬥的精神。”姜丹說,“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和愛國教育的前提是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形成良好品格,踏踏實實學習工作,將熱愛祖國這一觀念落實到現實生活中。當然,有首歌曲叫《地球是個美麗的圓》,我們要更多倡導關愛生命、珍愛和平、反對戰爭。”

捕捉每個孩子的閃光點

姜丹成爲一名音樂教師,深受曾是幼兒教師的母親影響。

“她不經常在我身邊,總是出去學習、培訓,每天都很充實。我耳濡目染,慢慢就對教師這一職業產生了嚮往。”姜丹說。

看到小姜丹似乎對音樂、繪畫等感興趣,母親非常重視,努力抓住這些閃光點,讓她從小練習彈琴、唱歌、畫畫、跳舞。這樣的家庭教育觀念在20世紀80年代並不多見。

雖然每種愛好都未能取得多麼大的成就,但那段經歷爲姜丹的教育生涯奠定了基礎。

1990年,姜丹報考了遼寧省藝術幼兒師範學校音樂專業,畢業後如願成爲一名音樂教師。

工作後的姜丹漸漸明白,一個人的閃光點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很大影響。於是,她像母親抓住自己的閃光點一樣,也努力抓住每個學生的閃光點。

除了每週十幾節音樂課,姜丹還負責學校的小號隊和合唱隊等。

濱江街小學有400多名學生,大多數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缺乏音樂基礎。因此,小號隊和合唱隊的隊員並不能像許多大學校一樣百裡挑一。

小號隊的學生大多是高年級男生,調皮、好動、膽子大,時不時還鬧情緒。但無論什麼樣的學生,姜丹都試圖從他們身上發現閃光點。

姜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鼓號隊表演,在龐大的表演隊伍中,六年級男孩孟令澤不太聽指揮,但行進鼓敲得很棒。姜丹當時很糾結要不要用他,想了想,“只有通過活動才能培養他的意志力,潛移默化影響他,作爲教師我有這份責任”。於是,姜丹讓他加入了訓練隊伍。

一段時間後,孟令澤訓練似乎累了,產生了逆反心理。姜丹發現後,不動聲色地以其閃光點來鼓勵,單獨給他講奧運健兒、春晚演員的故事——他們都是經歷成百上千次的練習才能呈現出幾分鐘的精彩。

“我想讓他真正明白自己怎樣做才能爲整個團隊增彩。”姜丹說。頻繁的談心,及時的鼓勵,孟令澤終於轉變了,不計較訓練的辛苦了,有時還會主動幫姜丹組織訓練,成了老師的貼心小幫手。

終於到了演出的時間,姜丹跟學生說:“放鬆,跟平常排練一樣,出現失誤也不要慌張,及時彌補就好。”學生的壓力減輕了不少,個個神采奕奕,在舞臺上展示出自己的最佳狀態,孟令澤也成了更閃光的自己。

每個班級都會有一些調皮搗蛋、成績有待提高的孩子,他們內心同樣渴望被肯定。教師王澍觀察發現,姜丹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孩子感到溫暖,用鼓勵和表揚代替責備和批評,用談心和交流幫助他們重拾信心。許多這樣的孩子在姜丹的合唱隊、小號隊中逐漸成爲主力。

姜丹覺得自己很幸運,似乎只要看到學生在音樂方面取得一點進步,就會滿心歡喜。“我喜歡和學生在一起,看着他們從對音樂一知半解到逐漸愛唱歌、會唱歌,這種成長的喜悅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合唱社團是濱江街小學唯一的市級精品社團。教師車慧介紹,區裡組織的合唱隊表演,每次獲獎隊伍中都少不了濱江街小學。因此,不少學生爭相加入。

許多次,姜丹發現一個小女孩在走廊安靜地看着她,那天再次看到小女孩時,姜丹輕聲問:“你是哪個班的,有什麼話要對我說嗎?我想聽聽。”小女孩名叫馬詩涵,她怯怯地說:“想參加合唱社團……”一聽這話,姜丹特別高興。但當馬詩涵開始唱時,姜丹終於明白她膽怯的原因——不敢張嘴,而且有的音還唱不準。

怎麼辦,把嘴巴打開可以通過訓練來完善,但音準問題姜丹也沒有把握。她看着馬詩涵的眼睛問道:“你特別想參加合唱團嗎?”馬詩涵使勁點點頭,姜丹看着她堅定的眼神,沒再猶豫,說:“好的,歡迎你加入合唱團。”

之後,姜丹利用一切機會給馬詩涵示範演唱,讓她像其他學生一樣清楚感知唱歌時嘴巴該怎樣打開,如何合理換氣,一遍又一遍練習音階,找準音的位置,從唱好一個音到唱好一句,姜丹不斷鼓勵她。

一年後,馬詩涵有了很大的進步,唱歌時不僅能把嘴巴打開,還能通過氣息控制好聲音,音準問題也大有改觀。“馬詩涵的勇氣也是她閃光的地方。”姜丹說,“在我們學校,這幾年類似的學生越來越多,但只要他們喜歡唱歌,我都願意指導和幫助,哪怕他們的進步很小,我也願意。”

在姜丹看來,教師不能約束學生,而是要多關注、觀察,捕捉學生的閃光點。

“從閃光點裡我能感受到他們的魅力。沒有達到他們應該達到的高度或程度,我就不輕言放棄。當然,捕捉閃光點的同時也要及時給予鼓勵,這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非常重要,真的非常重要。”姜丹強調。

當然,這似乎也是家長林紅芯等覺得姜丹有時嚴厲的原因之一。

常態課上出了公開課的感覺

與姜丹共事16年的學校德育主任杜娟也曾擔任音樂教師,如今雖不再教音樂課,但路過教室看到姜丹正在上課時仍會忍不住駐足欣賞。“她的常態課上出了公開課的感覺。”杜娟說。

音樂課中的欣賞課往往比唱歌課難上不少,因爲教學目標並非唱歌課那麼明晰。

杜娟對姜丹的一節關於蒙古族音樂的欣賞課印象深刻。那節常態課上,姜丹先讓學生聽了一遍旋律,然後結合歌曲介紹了蒙古族音樂的特點、服飾特色及生活日常。“這絕對需要在課前下不少功夫。”那節課上,杜娟記了許多頁筆記。

課堂尾聲,基礎薄弱學生的進步程度讓杜娟大爲驚訝,“如果每個音樂老師都能把課上到這個程度,我們不敢說把孩子培養成音樂家,但他們的音樂素養肯定會大幅度提高。不僅僅是音樂上的影響,甚至是生活的影響,乃至人生的影響”。

初次見面,王澍就被姜丹的文藝氣質所吸引。“走進她的課堂,我又大吃一驚,如此文靜之人竟能讓那些全校有名的調皮蛋兒沉浸於音樂之中。”王澍回憶,在姜丹的指揮下,學生時而歡聲雀躍,時而萬馬奔騰,時而恬靜如水。“每次聽姜丹的課,五音不全、從不張嘴唱歌的我都隨着小聲吟唱。”

在姜丹看來,許多人喜歡唱歌,但很少有人喜歡學習樂理知識,包括很多孩子,但這又對孩子的音樂天賦發展極爲重要。爲此,姜丹制訂了教學計劃和一個小小的目標,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音樂的基礎知識,讓其成爲基本素養。爲此,她的課堂教學始終堅持抓好四步——發聲練習、節奏訓練、視唱曲譜、學唱歌曲。

有時爲了上好一節課,姜丹會反覆琢磨更好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情境。低年級學生髮聲練習,姜丹選擇用唱兒歌的形式,比如《音階歌》有趣生動,學生易於接受。高年級學生髮聲練習,姜丹基本上採用較有針對性的發聲方法,如開口音、長音及跳音練習等。

學唱歌曲前先要將重點節奏掌握好,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但好的方法事半功倍。在教《土風舞》一課時,姜丹領着學生在音樂教室隨着歌曲旋律跳圓圈舞,當音樂放到重點小節時,姜丹帶領學生拍手打節奏,這樣邊跳邊拍,完整的律動結束,學生也就輕鬆掌握了歌曲中的3種重點節奏。

爲了鞏固所學,姜丹接着引導學生做讀詞拍節奏接力遊戲,學生按節奏美美地讀出所學歌曲的歌詞,讀到重點節奏的地方加入拍手打節奏。很快,重難點解決了,歌曲的學唱也水到渠成。最後,學生在邊唱邊跳的歡樂氣氛中結束了學習。

當看到學生非常喜歡上自己的音樂課時,姜丹的臉上會不經意間露出笑容。

由於這些學生基礎牢固,每次上音樂公開課,其他學校的教師都喜歡借姜丹所教的學生來上課,學生一點就通,一張嘴就令人驚歎,很容易碰撞出火花。

“音樂教師的崗位很平凡,但我認爲她完成了許多不平凡的事情。”杜娟說。

老教師不老

“她總是充滿正能量。”在車慧眼中,工作已30年的姜丹的字典裡似乎沒有“躺平”二字。

“不會她就學,一學她就會。”崔曉慧評價。

去年6月初,學校參加區裡組織的文藝會演。5月30日彩排結束,大家覺得效果並不理想,節目即使不被刷下來也很有可能墊底。恰巧,原本負責該節目的舞蹈教師有事要忙,而缺乏相關基礎的姜丹接過了這個任務。

距離正式演出只差四五天,中間還隔着兒童節假期,沒想到姜丹在“六一”假期一分一秒地觀看了整個彩排錄像,不僅將整個舞蹈動作練得滾瓜爛熟,還將每個學生的時間、動作都寫到紙上,然後就不足的地方給出改進建議,在假期後的課外時間與學生一起訓練了整整兩天,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摳,一遍又一遍地練。

最終,正式呈現的舞蹈效果獲得了大家的高度讚揚。

“我們學校是籃球特色學校,體育教師可以教學生籃球技巧,但特色籃球技巧表演需要有韻律和節奏,這就需要音樂教師給予指導。”崔曉慧說,“雖然姜丹也有許多工作要忙,但只要需要,她就會欣然幫忙。”

有時,姜丹自己甚至會給自己“上難度”。鼓號隊表演,她要排一種創新的行進間表演。這方面資料比較少,她就找朋友借錄像資料,天天看,天天琢磨,一有靈感就記下來。這樣反覆看了幾十遍,畫了10多種行進路線圖,最後終於形成了有舞蹈表演、有樂器演奏、有行進鼓展示的精彩表演。這次表演原本對她和學生具有極大挑戰,但最終的成功也讓他們收穫了巨大的喜悅。

“如果想給孩子一滴水,教師就要有一片汪洋。我認爲,她在音樂上就有一片汪洋。”車慧說。

偶爾也會遇到挫折,但姜丹說,這方面要感謝母親:“她的性格影響了我,她也曾遇到許多坎兒,但心態很好,努力解決,沒多久那個坎兒就過去了。”

令崔曉慧頗爲欣慰的是,姜丹就像學校的一面旗幟,輻射、帶動、吸引着許多教師一起進步,去踐行這所國門學校的校訓——向下紮根,向上生長。

人物介紹

姜丹,遼寧省丹東市濱江街小學音樂教師,市骨幹教師。參與遼海出版社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師用書編寫。

別人眼中的TA

認識你,真好

遼寧省丹東市濱江街小學 於紅梅

還記得1994年8月,我與姜丹在遼寧丹東鐵路子弟第二小學(簡稱“鐵二小”)相遇,剛畢業的我們從那天起成了同事。不同的是,她教音樂,我當班主任。她有時教我所帶班級的音樂課,因此我們逐漸熟識。

我和我的學生一樣,愛上她的音樂課。試想,一個如仙子般笑意盈盈的人,即使什麼都不做也很賞心悅目,更何況她不僅能彈會唱還善舞蹈。

也許是因爲姜丹盡職盡責,沒當幾年音樂教師她就走上了班主任崗位,教一年級。我們都清楚,小學教師中班主任最辛苦,一年級班主任又是班主任中最辛苦的,而姜丹所帶班級中有一個患腦癱的小女孩,雖然這個小女孩能說話,但說得極慢且不清楚;右手勉強能執筆,但寫得極慢且不易辨認;能行走,但稍不小心就會摔倒。可想而知,在這樣的班級當班主任有多辛苦。爲了讓小女孩跟上其他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節奏,姜丹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正因爲姜丹的不放棄、不拋棄,這個小女孩的學習不僅沒有落下,反而常常在班級內名列前茅。

姜丹的付出她不曾言說,我也從未聽她抱怨遇到這樣的孩子。她不說,我卻很清楚——姜丹接手這個班4年後,因工作需要不再教這個班,換我帶這個班。剛接班時,這個患腦癱的小女孩就向我表達了對姜丹老師的不捨和感激,孩子的媽媽更是希望我能延續姜丹老師對孩子的愛。她說,“沒有姜丹老師,孩子就不可能過正常的學校生活”。說來也奇怪,面對母女倆對姜丹毫不掩飾的誇讚,我沒有任何不悅,甚至慶幸有機會像姜丹一樣去“偏愛”這個孩子。這也許就是榜樣的力量吧。

可惜這個班我也只教了一年。不過那個小女孩是我的鄰居,我知道她小學畢業後上了正常的初中、高中,參加了高考,大學畢業後正常參加工作,現已自食其力很多年。有幾次我們在路上偶遇,還會聊起姜丹老師。一位教師能被一個孩子一直念念不忘,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在鐵二小工作幾年後,姜丹被調到濱江街小學,我們見面的機會少了。3年前我也來到濱江街小學任教,與姜丹再次成爲同事。巧的是她還教音樂,我還當班主任,她還教我所帶班級的音樂課,我們更加熟識,我和我的學生也越發喜歡她的音樂課。

如今,我們已相識30年,她依舊如30年前般纖瘦,依舊笑意盈盈。歲月不曾催她老,或許是因她有一顆童心、一顆溫暖他人的心。

姜丹,認識你,真好!

來源 | 《中國教師報》國慶特刊

編輯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