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垃圾變“水泥土”北京建工綠色科技成果亮相服貿會
降低迴填工程綜合成本30%以上、減少道路工程天然砂石材料消耗30%以上、減少碳排放3.2萬噸……在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北京建工市政路橋科技發展公司研究院一項名爲“建築垃圾再生流態化回填技術”的創新成果驚豔亮相。這一綠色科技成果將原本堆積如山的建築垃圾,變成一種可以自由流動的“液態土”。它的成功應用也爲其他領域的固廢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和啓示。
據瞭解,我國建築類固體廢物產生量巨大,在巨大存量的基礎上每年仍新產生幾十億噸的建築垃圾。如何有效處理這一“燙手山芋”,成爲擺在城市建設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傳統的填埋和堆放方式不僅佔用大量土地資源,還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和破壞。
北京建工市政路橋科技公司研究院項目負責人李佩介紹,相比傳統回填工藝,“建築垃圾再生流態化回填技術”展現出了巨大的優勢。傳統回填方式往往需要分層進行,效率低下且易產生大量揚塵污染;而新技術則實現了一次性回填,不僅大大縮短了工期,還避免了揚塵等環境污染問題。更重要的是,固化後的回填材料強度可達0.5MPa至10MPa,遠高於傳統回填材料的0.4MPa至0.6MPa,且質量穩定可靠,有效防止了地基塌陷和雨水滲透等問題。
李佩解釋,這種“液態土”其實是建築垃圾與固化劑、水經過特定工藝和機械充分拌合後形成的,它不僅能夠泵送至任何異形基槽,實現自流平找平,還能在24小時後硬化成具有高強度和良好抗滲性的“水泥土”。這一轉變,不僅解決了傳統回填工藝中施工難度大、效率低、污染重等問題,更實現了建築垃圾的資源化全利用。
爲了實現這一技術的全面推廣和應用,項目團隊不僅研發了專用的施工拌和設備及施工工藝,還構建了全流程成套應用關鍵技術體系。從建築垃圾的分類、配比設計到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和檢驗標準,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精心設計和嚴格驗證。這一體系的建立,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標誌着在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它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建築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還能夠通過資源化利用降低對天然砂石等原材料的依賴,減少碳排放和資源消耗。”李佩說到,如今,這項技術已經在北京市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等多個重點工程項目中得到成功應用,實現了回填工程綜合成本降低30%以上,減少道路工程天然砂石材料消耗30%以上,再生利用建築垃圾350萬噸,減少碳排放3.2萬噸。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編輯/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