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維也納天團來了

簡秀枝》維也納天團來了。(圖/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睽違7年的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10月27日晚間,在國人期盼中,專機抵臺,終於解封、拉開交流序幕,「首演之夜」在臺北國家音樂廳,人潮踊聚,座無虛席,樂迷思念下的掌聲不絕。

這是臺灣邊境解封后,第一個抵臺演出的國際天團,他們十分小心,不但搭乘專機,行程也刻意避開不必要的羣衆接觸。

成本墊高,因此在臺北一口氣安排了3場演出,即10月27日、31日、11月1日,而臺中、高雄,原本並未作安排。此舉,引發中南部樂友的失望與反彈,認爲主辦單位重北輕南。而維也納愛樂早已慕名由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Mecanoo architecten)團隊設計打造的高雄衛武營,他們從未見過,因此也很想南下體驗。主辦單位最後順從民意,決定在29日,增加一場高雄衛武營的演出,但因成本過於昂貴,最後由文化部出手,企業界也增加贊助。

目前敲定高雄的演出,除了衞武營音樂廳,擴大戶外廣場的同步轉播,文化部以戶外轉播的理由,給予資助,衛武營本身也在求圓心切下,擠出經費,同時也央請企業贊助商,增加贊助比率,讓高雄維持廳內與室外的同步欣賞模式,擴大嘉惠庶民大衆,分享更多買不到票向同好,也平衡南北樂友權益。

大家經常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看到的熟悉指揮弗朗茲.魏瑟-莫斯特(Franz Welser-Möst,1960-),是此次天團的指揮,他以維也納愛樂客座指揮身分帶隊,在專機抵達的翌日,就馬不停蹄進入「首演之夜」,繃緊神經,效率奇高。

主辦單位很用心,爭取包括力晶集團、玉山銀行等大咖贊助商,以「力晶之夜」與「玉山銀行之夜」等等,掛名義助,27日晚「首演之夜」的贊助商,就囊括了泛德汽車、中華電信、璞永建設璞園團隊等3集團,共襄盛舉,企業贈票,帶進許多新聽衆,不過,大多數樂迷,還是付昂貴票價入場,動輒新臺幣八千,一萬餘元,爲了天團,大家彷佛不計代價,甚至還出現搶票熱潮,一票難求,足見國人對久違天團的殷殷期待。

成立於1842年的維也納愛樂,迄今已180年,健全的制度與優良傳承,一直名列國際前矛,被形容具備絲絨般的「黃金之聲」,也因此爲樂迷所津津樂道,巡迴演出時,呈現各地搶購熱潮。

對臺灣樂迷來說,是漫長的等待,因爲疫情發生以來,臺灣邊境管制嚴格,上百位樂手與工作團隊的樂團,開銷龐大,而落地之後的隔離,更讓遠來音樂嬌客,視爲畏途。

足足3年,國際天團統統卻步,樂友只能透過線上欣賞,同時耐心期待早日解封,回到天團來去自如的過去。

據說,維也納愛樂以科學研究,思考他們在疫情尚未絕跡下,國際巡迴演出的取捨,而且樂觀審慎,與疫情共存,是他們的策略,然後再個案思考各國防疫狀況。對於來自臺灣的多次盛情邀約,頗爲心動,但關鍵障礙,還是隔離問題。臺灣邊境管近期解封,天團來臺演出計劃,果然成行,而且拔得頭籌,相當珍貴,也令國人雀悅不已。

回首前塵,在過去的30年間,維也納愛樂,總共來臺5次,分別在:

1、1993年11月,由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Ozawa Seiji,1935-)帶團。

2、2003年4月,由祖賓.梅塔(Zubin Mehta,1936-)帶團。

3、2004年3月,再次由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Ozawa Seiji,1935-)帶團。

4、2015年10月,是艾森巴哈(Christoph Eschenbach,1940-)帶團。

5、2022年10月,由弗朗茲.魏瑟-莫斯特(Franz Welser-Möst,1960-)帶團。

上述5次其中,又經歷兩次疫情考驗,包括2003年間臺灣剛報發SARS疫情,該團在驚恐中,完成3場滿場的巡迴行程才離境,成爲當年疫情最後一個完成訪臺演出的交響樂團。這回又碰到Covid-19 疫情,巧合之外,他們選擇聽天由命,看老天爺安排。

主辦單位曾透露,維也納愛樂對臺灣其實非常友善,也不斷努力嘗試把臺灣,加入他們亞洲巡演的行程表,直到今年才確定可行,這一路可謂道路漫長且險阻多多。身爲交響樂團界的百年領導品牌,維也納愛樂不問艱困,以音樂分享爲己任的精神,一如樂團的初心:「展示文化與藝術的價值,非常重要,因爲它餵養了靈魂。」

27日晚的「首演之夜」,樂友把渴望,全寫在臉上,人人以有機會進音樂廳爲榮,晚上7:30,樂手一在舞臺上現身,掌聲加呼叫聲雷動,有如久旱逢甘霖,喜不自勝。

維也納愛樂團男團員,身着整齊燕尾服,女團員黒色套裝,來不及調整時差的團員們,還是展現抖擻精神,對着臺下滿戴口罩、滿坐的觀衆,十分滿意,把微笑與感謝,也掛在臉上。

燕尾服裝點下的指揮弗朗茲.魏瑟-莫斯特,頂着一頭銀髮,看起來比網路轉播,略顯老邁,但又不失斯文帥氣,近距離重逢,還是讓粉絲愛在心裡口難開。

上半場是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兩首經典曲子,首先登場的是《大學慶典》序曲,才11分鐘的短曲,那是1879年間,德國佈列斯大學(Breslau)決定頒授榮譽博士給布拉姆斯,布拉姆斯涌泉以報,特別創作新曲回贈,該曲曲式輕快俐落,結構完整,但也隱藏布拉姆斯式的陰鬱氣質。

也許是舟車勞頓,抑或7年睽違,一切變得陌生,新舞臺、新音效,團員還在摸索適應中,因此第一首曲子,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零落失據,弗朗茲.魏瑟-莫斯特在速度控制上,也不太順手,似乎過快,整體聽起來,有些彆扭僵硬,一開演,沒有讓樂迷感受到天團「絲絨般」純美音色的特殊性。

接着,布拉姆斯的《F大調第三交響曲》,創作於1883年,是作曲家正好滿50歲、心智成熟下的好作品,也是4部交響曲中,體裁最短,創作技法,最駕輕就熟,布拉姆斯僅花一個暑假就完成,相當難得。

該樂曲從冥想般的樂段開始,逐漸展現出充沛活力,過程中,有風暴般的情緒,憤怒張狂,也有溫柔浪漫氛圍,彷彿秋收季節,豐盈飽滿,但骨子裡是低調沈潛,反躬自省的,更把布拉姆斯看似開明,又很保守的真性情,展露無遺。

弗朗茲.魏瑟-莫斯特雖然指揮棒起落有致,略顯行禮如儀的呆板,沒有給樂迷太多驚豔之感。中場休息時間,大家就交頭接耳,語氣之間,略帶失望。

到了下半場,全場樂手,有如久夢乍醒,神靈活現了起來。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 的《第八號交響曲》本來就比較通俗親切,開場時,樂團聲勢浩大,到主題平靜敘事,農村生活的體驗,大自然的歌詠贊嘆,讓曲式與情緒,持續升溫,接着,顫音起伏,低迴盤旋,之後,有如奔馬衝刺,張力持續增強,最後戛然而止,讓空氣凝結在瞬間,而激動情緒,繞樑三日不去。

德弗札克被歸屬國民樂派作曲家,曲子中的和聲、旋律與節奏,具備十足民族特質,地方色彩豐富,意象也清晰,尤其流暢音樂性,悅耳動聽,老少咸宜。

觀衆很慷慨,似乎忘記該樂團上半場整體表現的平庸,曲罷掌聲大起,一波接連一波,欲罷不能,弗朗茲.魏瑟-莫斯特如釋重負,整個肢體線條、臉部表情,都柔和了起來。

弗朗茲.魏瑟-莫斯特其實是克里夫蘭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任期到2027年,不過他與維也納愛的關係,非常特殊,早在2011年與2013年,他兩度擔任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指揮,並與樂團定期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明(2023)年的新年音樂會,又非他莫屬,可說,與樂團之間,熟悉友好,默契不差。

爲了給臺灣樂友行聽爲快,弗朗茲.魏瑟-莫斯特以安可曲的形式,逗樂友開心。

第一首安可曲是約瑟夫·史特勞斯(Josef Strauss,1827-1870)的《蔡瑟爾恩圓舞曲(俗稱金絲雀 ,Zeisserln. Walzer, op. 114 )以及愛德華·史特勞斯(Eduard Strauss,1835-1916)的《與誰來跳舞.快速波爾卡》(Wer tanzt mit? Polka schnell, op. 251 )舞曲,演出中,樂手的鳥叫聲,非常逼真動人,成爲亮點。

27日晚的安可曲,彷彿是弗朗茲.魏瑟-莫斯特,提前公開預告他的新年音樂會曲目,爲熱情的臺北樂友,祝賀早年,同時也意味着祝福臺灣,疫過天青,否極泰來,就要大地回春,觀衆感動不已,不斷報以熱烈鼓掌。

3年的疫情,改變了臺灣樂友與天團的距離,27日晚的臺北,很維也納,而後接續的臺北高雄等多演出,除了滿足大家對國際天團的殷切思念與期待外,更期待聽到的演出水準,是貨真價實、真正的天籟美聲。

天團來了,說明了臺灣疫情真的轉淡,或者和疫情共處,已成爲新常態,未嘗不是精神壓力的解脫,跟欣賞天團一樣,還是令人雀躍、有着滿滿幸福滋味!

作者爲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