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木蘭撃樂劇場 蛻變轉型有成
簡秀枝》木蘭撃樂劇場 蛻變轉型有成。(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新瓶裝舊酒?!跨年度年擊樂劇場《木蘭》首演場,令人驚艶,喝采聲不絕於耳。
有一段時間,沒有觀賞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演出,2021年12月30日《木蘭》結合京劇與擊隊,耳熟能詳的老故事,在當代跨域的共創合制下,脫胎換骨,尤其,心境內涵的探索,時間成爲故事主軸,回憶豐富了章節,傳統孝道、人性輝火,盡在其中。
擊樂劇場「木蘭」於2009年以《披京展擊》十分鐘曲目初試啼聲,翌年跨界演出,首度初生,2013年全新改版,之後多次受邀到歐洲與俄羅斯巡演,獲得熱烈迴響。這回在跨躍2021與2022之間,重新改編、重磅登場,方方面面都讓人刮目相看。
藝術總監朱宗慶看到前晚彩牌與昨晚的成功演出,喜形於色,拉開不眠夜。半夜傳來訊息「非常高興今天一起欣賞2022《木蘭》的首演場,一起共度歲末年終、迎接新的一年,很開心與大家分享!打擊樂團的演出形式非常多元,歡迎之後有機會常來欣賞樂團的演出!」
朱宗慶高興地表示,看見舞臺上所有演出者全力帶來的震撼演出,全場觀衆跟着木蘭幽微的心境起伏,一同呼吸脈動,那情緒的屏息、釋放,朱宗慶說,他的心中,滿滿的感動與激動!除了謝謝所有進場與他一同欣賞《木蘭》的觀衆朋友;也感動團隊的全力合作,儘管製作木蘭相當困難、辛苦,但大家都願意接受磨練,力求「好還要更好」的精神,倍讓他珍惜與驕傲。
朱宗慶認爲,擊樂劇場「木蘭」所開創出的全新演出型態,是30多年來,打擊樂團經驗累積、集大成的經驗展現,這回在強烈變動的世局中,跨越時空,不但映照着後疫情時代下,表演藝術界不得不勇敢的心境,也象徵下一階段的展開。
奠定擊樂劇場標竿後,《木蘭》每次演出,都是抱着精益求精,核心內容與精神不變,細節面上持續打磨,追求更剔透、濃郁層次。對朱宗慶來說,戲劇、舞臺、燈光、服裝、多媒體等劇場元素,都是爲了把擊樂主體的可能性發揮極致,其中,音樂語彙的精煉,更是核心所在,影像與服裝設計的翻新,更是與時俱進,呈現當代經典不斷進化的積極手段。
導演李小平直指擊樂劇場「木蘭」展現的是朱宗慶老師熱情到成熟的全見證。
對藝術工作者來說,創作一直是歸零的過程。因爲「不滿足」,所以追求的是每一次演出,廣度、深度、精度、跨度,缺一不可,他們要的是,在這個時代𥚃跨界中的經典感動。
劇場才子王孟超則說,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人人知曉,創作團隊無意再敷衍故事,反而想借着豐富的撃樂和京劇程式撞擊,不是去分辨雌雄,而是更在意如何爬梳出木蘭的內心。
於是,王孟超安排了「虛實」大辨證,用激昂的鼓聲,描繪戰爭的「實」,到馬林巴木琴低敲細吟木蘭的「虛」。滿臺的人物樂器,飽滿充實,音樂與木蘭在虛空中互道衷情。
至於如何留給滿臺表演者與樂器最大空間,去運動挪移外實?又同時可以有最飽滿的視覺輔助內虛?王孟超說,他透過「虛實」透光的材質去勾勒大漠陵嶽的線條,加上流動的平臺,和空中參差垂降的巨竹,將畫面作最大的切割,同時又把舞臺最廣空間,留給戲劇,留給音樂。
配合大塊影像和燈光呼吸,希望該舞臺,也能「虛實」相間地去和木蘭、音樂呼應,去辨一個撲朔迷離來。
燈光設計師車克謙也呼應這樣的「虛實」概念,除了思考如何運用燈光氛圍營造使聽衆能夠融入節奏音符之間,也嘗試讓木蘭鮮明的形象,在虛實意境穿梭之中,得到應有的輔助,期待讓觀衆可以同時享受聽覺及視覺的飽和度,以及平衡感上,得到最大的滿足。
多媒體設計專家王奕盛認爲,木蘭故事,放在當代,比過去更貼切真實。他分析,木蘭在當代遇到了朱宗慶打擊樂團,透過音樂與戲劇,讓我們有機會進入她的內心世界,感受她每一個面臨抉擇的瞬間,以及跨向每一個未知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