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應「劫富濟貧」醫界籲推使用者付費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左2)今受邀出席「疫情下的健保改革-世代對話」研討會。他在會中指出,健保應該像羅賓漢那樣,劫富濟貧,讓經濟條件好的人多出錢,纔有錢幫助經濟弱勢。(林周義攝影)

根據統計,臺灣民衆2000年到2017年相比,就醫人數沒有明顯增加,但每人就醫次數卻從12.71次增至14.55次。醫界人士指出,民衆面對不用錢的資源,會認爲什麼都好,但若要付費,就會開始思考資源的合理使用,呼籲政府推動使用者付費,像羅賓漢劫富濟貧,多用的多付,少用的少付,大病免付,才能面對未來的挑戰。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今受邀出席「疫情下的健保改革-世代對話」研討會。他表示,很多人怪醫療資源不夠是因爲小病大看,但事實上有85%重大傷病患者都是在區域級以上醫院就醫,基層診所則多收治感冒、初級診療者,慢性病患則定位不明,穩定時在診所就醫,嚴重時到醫院就醫。

洪子仁表示,醫療提供者面對的最嚴肅問題是收入,醫療點數一直在增加,在健保總額不變的情況下,一定是打折給付。2016年到2017年間,點值從0.93降至0.92,雖然只差0.1,但新光醫院卻少了5500萬收入。目前許多醫院都虧損,雖然長庚是最賺錢的醫院,但2018年開始長庚本業就已經虧損,靠的是股利來支撐。

人口老化帶動醫療需求,但在現行的健保制度下,民衆只會覺得不用錢什麼都好。洪子仁表示,2000年到2017年間,就醫人數沒顯著增加,但每人就醫次數卻增加了14.1%,政府應推動使用者付費,才能讓民衆思考要如何合理使用醫療資源。

洪子仁表示,健保應該像羅賓漢那樣,劫富濟貧,讓經濟條件好的人多出錢,纔有錢幫助經濟弱勢。他認爲,非急難重症患者使用高價影響檢查如CT、MRI、PET等,應該收取10%或定額部分負擔,藥品部分負擔由上限200調高到500元,另對慢性病連續處方簽收取部分負擔,而非處方用藥,則應依規定排除給付。多用的多付,少用的少付,大病免付,迴歸保大不保小的精神,才能面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