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5上艦細節來了,止動輪擋增大,以最小改進獲得最強戰鬥力

遼寧艦結束海試返航,回到船廠後開始修修補補,甲板上清晰可見的着艦痕跡立刻吸引了無數目光。由於遼寧艦是帶着兩款艦載機出發,因此殲-35到底飛了沒有成爲關注焦點,畢竟它一直被認爲是彈射型艦載機,那麼到底能不能滑躍起飛呢?

最新一組照片顯示,殲-15在陸基平臺展開模擬起降訓練,飛機沒什麼變化但後機輪擋板改了。大小尺寸比原版要大四分之一,進行了向內側延展加寬處理,機輪擋板正來就配套滑躍型航母使用,在殲-15沒有變化的情況做調整,只能認定爲了殲-35而來。殲-35是一款雙發中型機,大小尺寸比殲-15小一號,後機輪間距自然也會更小,通過增加擋板面積方式,可以讓兩款艦載機都能順利使用。

這東西的作用很簡單,就是在艦載機起飛前擋住輪子,起到剎車作用不能讓飛機提前釋放。由於滑躍型航母在放飛艦載機時,需要迎風加速讓機翼產生更大升力,同時飛機固定在起飛點發動機全加力。直到艦載機起飛助理確認可行,以經典“走你”手勢示意之後,操作員纔會按下釋放按鈕撤消止動輪,這時艦載機就可以一飛沖天。

殲-15屬於“側衛”系列魔改產品,是一款雙發重型戰鬥機,翼展可達約14.7米,最大起飛重量32噸。對應殲-35則是雙發中型機,翼展可能達到13米,最大起飛重量28-30噸。兩者對比大小比較明顯,特別是翼展小也意味着後機輪間距小,如果殲-35想要成爲遼寧艦配套艦載機。那麼安裝彈射器顯然成本高週期長,最合適的做法直接改機輪擋版間距,用最簡單的改進獲得五代隱形艦載機。

改進方式很簡單,既不用爲遼寧艦開槽裝彈射器,也不用大改殲-35戰鬥機。所以遼寧艦在海試前甲板上突然冒出來一架殲-35時,大家都在甲板上找彈射器,還以爲遼寧艦升級一年多是爲了安裝彈射器。事實證明這都是瞎想,殲-35一機多型設計不是開玩笑,至少在研製彈射型時也兼顧了滑躍起飛版本。

從目前出現在大家眼前的機輪擋板看,已經成爲標準訓練內容,說明很早以前就完成改進。殲-35升空照片視頻經常見,搞不好有很大部分就是以這種方式滑躍起飛,具體細節大家也可以放大照片看。止動輪擋板上的豎條結構,從最早的11根增加到14根,很顯然面積增大以滿足殲-15和殲-35混編需要。

至於爲什麼有了彈射型航母,還要讓殲-35以效率更低的滑躍方式起飛,這跟實際需求相關。潛在對手美國擁有10多艘航母,而且都是10萬噸級大傢伙,經常出現在周邊海域搞軍事威懾。如果在第一島鏈範圍內還能對付,但是前出遠洋海軍航母顯然不夠用,不僅數量不夠性能也不夠。

中國海軍目前擁有三艘航母,8萬餘噸的福建艦還沒有交付入役,等它形成戰鬥力至少兩到三年。今後製造更多彈射型航母也需要時間,因此本着合理利用充分發揮戰鬥力原則,大幅度提升遼寧艦和山東艦兩艘6萬噸級航母戰鬥力,最佳方案就是配套先進艦載機。時間不等人沒功夫安裝彈射器,那就讓殲-35直接上艦,由於採用內置彈艙實際上不需要外掛,因此不存在沒辦法滿油滿彈起飛的制約。

通過適當改進,再把止動輪擋增長一號,殲-35就可以很輕鬆登上遼寧艦,實現滑躍起飛奪取制空權。由於體型會小一號,和殲-15混編後遼寧艦和山東艦還能多帶幾架,殲-35可以用來和F-35爭奪制空權,殲-15則執行空對面多用途任務。

殲15和殲35混編毫無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