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量產就是不夠 陸再買蘇35勢在必行

中共殲-20量產速度慢,4代與4.5代戰機產量趕不上大量需求,使得再次向俄羅斯採購蘇-35成爲最可能的選擇。(圖/新浪網

土耳其印尼傳出可能購買俄羅斯戰機的消息後,中國大陸又再度討論起要再次購入蘇-35戰機的計劃。雖然許多意見都認爲在5代機殲-20量產之後,中共沒有必要再購入4.5代蘇-35戰機,但畢竟殲-20量產速度並非用想像的就能完成,加上4.5代的殲-16與4代的殲-10C的產量難以快速擴張,各種戰機換代需求又高,從許多專家的討論中看來,再次採購蘇-35將成爲中共補充空軍戰力空缺的最佳選擇。

據《中華網》的分析指出,中共空軍新一代主戰機型如殲-20、殲-16和殲-10C都已經從前幾年的密集試飛和試訓轉入批量生產和交付入列,出鏡頻率也愈來愈高,以前一架兩架露臉,現在則是每隔一段時間發佈照片就增加1、2架,日前已經讓殲-20一次出鏡7架編隊飛行,算是中共空軍史上僅見。

每隔一段時間公佈的殲-20編隊飛行照就會多幾架,不論是先前的5架或是最近的7架,殲-20的數量仍是不夠。圖爲最近的殲-20戰機7機編隊飛行。(圖/中華網)

文章指出,雖然如此,但許多專家還是認爲空軍的問題還是在於先進戰機「不夠多」,有人覺得是蘇-35不夠多,有人覺得是殲-16不夠多,但幾乎所有人都認爲根本問題是殲-20不夠多。殲-20首飛至今已屆8年,去年號稱開始量產,但很多試驗工作仍在進行,連喊了許久的國產渦扇-15發動仍在初始試驗的「A狀態」。由於其建造複雜性、超高造價等問題,目前雖推斷約有數十架殲-20已在服役,但其交付速度確實達不到4代或4.5代戰機那樣的水準有估每年10至12架,有估年產25架的,不論是否達到這些目標,總之殲-20現在就是不夠。

分析稱,至於殲-10C和殲-16,雖然產量和換裝已經全面展開,但其換裝速度仍比不上10年前後換裝殲-10A/S、殲-11A/B和殲轟-7A/AⅡ的規模,當時沈飛成飛西飛3家企業全速生產時,每年換裝規模達百架,現在西飛退出戰術飛機生產後,已達不到先前的換裝速度。

中共加緊生產殲-16系列的多用途戰機,尤其是電子戰機殲-16D的需求相當緊迫。(圖/中國軍網

文章指出,隨着大陸的2艘國產航母對更多艦載機的需求,以及兩款重型電子戰機在定型後的裝備需要,未來幾年裡要擠佔不少沈飛的產能,其研發能力也要投入5代艦載機與中型5代機身上。因此,空軍的重型多用途戰機產能還可能再減少。除非殲-16系列的生產未來幾年內進入尾聲,否則採購一批新的蘇-35以填補產能缺口,是邏輯上比較合理的解決方式

現階段蘇-35對大陸的空防訓練上有重要作用,但共軍對蘇-35的航電與機載武器擴充性不甚滿意,影響其再購入蘇-35的意願。圖爲蘇-35爲繞行臺灣的轟-6K護航。(圖/新華社

不過共軍對於蘇-35褒貶不一,優異的動力飛控性能與航電上的相對平凡,加上機載武器擴充潛力有限,都限制了共軍對該機的評價,因此也影響了加碼採購蘇-35的意願。

文章認爲,就算採購蘇-35,它畢竟還是4.5代機,不能取代具有未來性的5代機,只能做爲5代機不足時填補空缺。在這段填補5代機空檔的期間,總數超過600架早期型號的4代機機羣,仍是中共空軍的中堅力量,必須對其進行延壽與航電雷達的換代升級,以及更新制導彈藥,才能應付這段期間的空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