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縣剖蚵示範場啓用 蚵農免風吹日曬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補助建置5處剖蚵示範場域,13日在東石鄉「白水湖蚵學家」舉辦成果發表會,副縣長劉培東(中)等人在示範場體驗全新剖蚵場域的大不同。(呂妍庭攝)
嘉義縣是全臺最大牡蠣產地,爲強化國產蚵競爭力,嘉義縣農業處透過蚵產業提升計劃,輔導53戶蚵農導入溯源制度,補助建置5處剖蚵示範場域,13日在東石鄉「白水湖蚵學家」展現場域改造成果,業者透露,以往剖蚵場地只有黑棚子勉強遮陽,夏天熱、冬天冷,全新場地不但遮風避雨,夏天還能吹冷氣,下雨天也不用再穿雨衣克難剖蚵,十分舒適。
近幾年越南進口蚵數量增加,國產蚵面臨挑戰,爲強化國產蚵市場競爭力,農業處漁業科今年推動導入農產品生產追溯的溯源制度,深入蚵農家戶輔導推廣,新增53戶蚵農加入溯源體系,業者商品將貼上農產品生產追溯條碼,主動揭露生產資訊,同時進行品質自主管理,提升消費者購買東石蚵的信賴感。
嘉義沿海盛行牡蠣養殖,近海海域淺灘是全臺最大牡蠣產地,養殖海域面積廣達1萬公頃,年產量9181公噸,佔全臺47.15%,產值近12億元,鑑於傳統剖蚵場環境簡陋、悶熱、髒亂,不僅給消費者不乾淨、不衛生感受,剖蚵人員長期在高溫及低矮工作桌作業,既不舒適,也容易有職業傷害,爲顧及食安,漁業科補助、改造5處剖蚵示範場域。
昨副縣長劉培東在剖蚵示範場動手體驗剖蚵樂,也說建立示範點後,會再推動東石蚵共同品牌及包裝、通路媒合等工作,與進口蚵做市場區別,未來也會持續辦理相關計劃,逐步提升嘉義國產蚵的競爭力。
農業處長許彰敏說,改善後的剖蚵示範場,是可以密閉的室內場域,裝設冷氣維持冷房溫度,設置保冷容器盛裝蚵肉,讓剖好的蚵肉維持低溫,保持新鮮及品質,另也提高工作桌臺高度,取代傳統小短凳,期待藉場域的改善,降低食安隱憂,提供剖蚵人員工作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