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帕戈斯羣島紀行(上)

杜欣欣

從瓜亞基爾出發

南太平洋上的加拉帕戈羣島東西延伸220公里,南北約430公里,其22個成員星散於赤道線上下。雖然該羣島距離最近的厄瓜多爾海岸線近千公里,自古以來人跡罕至,因達爾文乘坐小獵犬號到羣島考察,後人提到羣島時,往往會補充道:“那是達爾文考察過的,他就是在那裡獲得進化論的靈感。”達爾文的考察,遠離大陸而保留了大量當地特有的生物,又因諸島相距甚遠,各島生態得以獨立發展,生物進化各異。這一切都吸引了科學工作者和遊客。

晨四點,我們從瓜亞基爾出發前往伊莎貝拉島。雖然伊莎貝拉爲羣島中最大的島,但島上不通航班,我們必須先飛堡爪(Baltra)島,然後乘船前往聖克魯茲島,再換船才能到達,這一天的旅行將會使用海陸空三種交通工具。

雖然加拉帕戈斯羣島屬於厄瓜多爾,但從大陸去羣島猶如到另一個國家,機場的手續相當繁雜。先是檢查行李中有無活物帶入,然後才能辦理登島手續。從打扮和行李看,旅客大半是遊客小半是島民。

這座羣島現名爲“Galápagos”,讀音頗似馬蹄聲。其意一說是巨龜的龜殼,一說是南美牛仔的馬鞍,另有人考證那是西班牙古文的陸龜一詞。反正名稱顯然與島上的巨龜有關,因此很多人簡稱其爲巨龜島。

飛行2.5小時後,雲層下露出藍綠色的海洋。一片褐色的土地,由遠及近。飛得更低了,只見地面坑坑窪窪,綠色難覓。厄瓜多爾一共有47座火山,其中的15座位於加拉帕戈羣島。向下望去,大地的樣貌證實島嶼誕生於火山爆發,其中最年輕的佛羅瑞納島誕生於19世紀早期。

從空曠的停機坪走向大廳,風很大。候機室的門楣上寫着”聯合國教科文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字跡已斑駁。經過類似入關手續後出站,我一眼就看到了寫着自己名字的牌子。舉牌的男生個子挺高,憨厚的臉上笑容可掬。他名叫哈維,與我們在厄瓜多爾的導遊同名。

車窗外掠過灰綠色仙人掌。此地的仙人掌樹幹粗壯,據說刺就是仙人掌的葉子,而其莖長成圓圓的蒲扇狀,對稱的好似一對兒支楞起的大圓耳朵,不對稱的似下垂的銅錢。這島上少雨多風,幾無喬木。那些小樹叢生來就彎下腰,準備接受狂風的鞭笞。此地比天空上看到的更荒涼,所見唯一的人類建築——飛機場也是用來工作而非生活。

海,在遠處,一絲藍色。隨着車子前進,那藍色伸成一條帶子,再舒展爲一片藍綠色的綢鍛。轉過一道彎,突然下坡。從仙人掌的耳朵縫兒裡,我看到了碼頭。

一位船員站在甲板上,碼頭工向他拋送着行李。行李被固定在船頂上,乘客魚貫而入。人稱這種小渡輪爲“水上的士”,一船10人。在靠近碼頭的海域,盤旋着的海雀筆直地扎着猛子。有時兩隻同時紮下去,又幾乎同時衝出浪花,一隻銜了魚,另一隻落了空。航行不過10分鐘就到了聖克魯茲島的北碼頭,船員又開始拋送行李,不過這一次是拋向陸地。

初見聖克魯茲島,覺得這裡的環境植被與堡爪島類似。隨着地勢上升,周遭變得越來越綠。霧涌了上來,淹沒了前方。駛過第一個路牌“聖羅莎”,我意識到島上不止一個城鎮。在羣島中,聖克魯茲並非最大,但人口最多,目前大概有1.2萬居民。在它之後,按人口排名依次爲聖克里斯托瓦爾(羣島首府)、伊莎貝拉、弗蘭蒂娜和佛羅瑞納。羣島的常駐人口據說在2-3萬之間,遊客每日千人左右,其中60%來自厄瓜多爾本土,外國遊客大多來自歐美。

哈維駕車前行,霧變成了雨,且越來越大。地勢明顯升高,草木益發濃密。路旁開放着玻璃翠花,一片又一片的紅色、粉色和白色。一個小時內,我們已歷經三種不同的氣候帶。當地雨季不長,因雨水稀少,諸島都有類似堡爪島那樣的乾旱區,也有高地海拔區。雖然海拔僅300-600米,但卻成爲島上的溼潤區域。乾旱和溼潤區之間還有一個過渡區。不同的地貌,不同的植被,滋養出不同的動物。羣島上的巨龜(都是陸龜)和陸地鳥大多生活在過渡區裡。

又行一程,商戶住家益發多了。雖然談不上街道縱橫,但也非全城僅一條街了。此時我們已經穿越了聖克魯茲島,抵達島嶼南端的港口城市阿約拉(Ayora)了。

在旅館放下行李後,我們走去吃午餐。出了小巷不久就進入商業區,正東張西望,不想差一點踩上一隻鬣蜥(Iguana)。這隻黑色的鬣蜥橫在路上,毫不躲避。再望去,又看到了好幾只。鬣蜥極醜,有人說像史前動物,有人乾脆直呼其“地獄小鬼”。還沒定下神,又見兩隻鵜鶘蹣跚而行,再一看,原來這裡是魚市。攤上的魚十分新鮮,還有一大筐龍蝦。幾個顧客排隊買魚,兩個漁人忙着切魚過秤收錢。突然,案板後冒出一隻尖尖的小腦袋。哇,一隻海獅就臥在案板下面,它時不時擡起頭,眯縫着眼睛,翹着小鬍子,似乎在祈求着:“給我吃一口吧”。顯然海獅和鵜鶘們都是常客,顧客和漁夫對其視而不見,用相機拍照發出讚歎的都是遊客。

好幾只鵜鶘棲息在碼頭旁的紅樹林中,一隻羣島獨有的加拉帕戈斯鷺(Lavaheron)站在矮樹梢上,舉手可及。它雖是滿臉不耐,卻也任我隨意拍照。

午餐是包飯,菜式是在肉、雞或海鮮之間選擇,我們選了海鮮。端上來兩隻碗,一小碗米飯,一隻更小的碗裡是酸橙汁醃海鮮。雖然海鮮極爲新鮮,但從量上看,我以爲可以大吃特吃海鮮的想法似乎難以實現。餐後不久就去碼頭登船。

這一帶海岸水淺礁石多,大船無法靠岸。我們先乘“水上的士”,再換乘大船,所謂的大船也只能運載30個乘客。風大浪高,大船顛簸搖晃着向伊莎貝拉島駛去。船一會兒被拋入浪尖,一會兒又重重地被摔至波底,一些人開始暈船。之前朋友提醒一定要帶暈船藥,而我又特別容易暈船,所以提前服藥兩次。外子不大會暈船,上船前才服藥。顛簸一小時後,他開始暈船,而且暈得較慘,吐得一塌糊塗。越難過,航程就越長,似乎這條船永遠不能靠岸。

當年乘小獵犬號航行時,達爾文也經歷了嚴重的暈船。小獵犬號考察船於1831年12月27日從德文港啓航,船上坐着年輕英俊的達爾文。那時他從劍橋大學畢業不久,作爲一位粗通博物的學者隨船進行科學考察。1835年9月,小獵犬號到達加拉帕戈斯羣島。9月17日-10月8日,達爾文分別登上聖克里斯托瓦、佛羅瑞納、伊莎貝拉和聖地亞哥諸島,歷時月餘的羣島考察,賦予他發現進化論的靈感。雖然羣島距離大陸遙遠,但沒有智利的復活節島那麼遙遠,亦不如復活節島因太遠而缺乏生物的多樣性。達爾文訪問之後,這座羣島因特殊的自然環境,多種珍稀植物成爲了全球的“生物進化活的博物館”。我在大學工作20年,幾乎每隔2-3年,生物系都會組織師生來此考察。

航行兩個半小時後,我們終於登上伊莎貝拉島。這一天好長!旅館門口是一片瀉湖,幾隻火鶴對水顧盼。出旅館不久就是火鶴保護區,我在墨西哥尤卡坦的星石村看過火鶴,也曾在東非大裂谷的瑪雅拉湖上看過它們織成的粉色雲彩,此地的火鶴並不令人驚豔。

當晚,我在太平洋深沉的潮音中入眠。

到達伊莎貝拉島

伊莎貝拉島窄而長,形如海馬。島上的6座火山分別是“海馬”的眼睛、上身、腹部、腿和尾部。當年達爾文乘船繞過伊莎貝拉島西南端時,因無風而不能前行。他站在船上,看到一縷煙氣正從某個巨大的火山口裡嫋嫋升起。後來達爾文在塔霍斯灣(TagusCove)登岸。那個海灣位於島之西海岸中部,那裡的一座火山口以達爾文命名。更早些,印加王圖帕克·尤潘基帶了大約100人乘筏自埃斯米拉達港出發,數月後返回,他講了航行中那一串火山島的故事。顯然他經過了加拉帕戈斯羣島,並目睹了火山爆發。

伊莎貝拉島誕生於6座火山,如今其面積爲4500多平方公里。 這6座火山中的5座仍是活火山,其中最高的厄瓜多爾和沃爾夫(Wolf)都超過1600米。沃爾夫火山於2015年爆發,與前一次爆發相隔33年。沃爾夫不是“狼”的意思,而是一個德國地理學家的姓。那人來此探查,繪製出第一幅可用的羣島地圖。沃爾夫和厄瓜多爾火山都坐落在伊莎貝拉島的北部,而島上不到3000的居民和旅館均集中於島之東南,但2018年位於島南中心地帶的內格拉火山爆發時,島民必須疏散。

一般認爲,人類記載的羣島始於1535年,記錄者爲巴拿馬主教弗雷·托馬斯·德·貝朗菲(FrayTomásdeBerlangfe)。彼時,主教乘船前往秘魯調解糾紛,而那個糾紛是在征服印加帝國的殖民者皮薩羅和阿爾馬格羅之間。主教的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勁風,漂至一座無名島。船上乘客紛紛登岸尋找淡水,主教記下島上所見:“海獅、鬣蜥、可馱人的巨龜……。還有很多很多的鳥,它們毫無戒心,愚而善,隨手即可抓獲……”那位主教絕想不到其日記因荒島得以留存。與永恆的自然相比,人類的糾紛真是微不足道。

人類涉足加拉帕戈羣島後,那些不知人類險惡的動物或供人取樂,或葬身人腹。19世紀之後,捕鯨船更紛沓而至。20-30年間,航行羣島的捕鯨船竟多達700艘。不過半個世紀,鯨魚已近絕跡。1865年之後,再無捕鯨船前來。

除了鯨魚,羣島上的陸龜也遭人類荼毒。陸龜個頭巨大,行動緩慢,完全無害,也無自衛能力。在航海日記中,達爾文寫道:今天“完全以龜肉爲食,胸甲帶肉烤食,像高喬人烤帶皮肉一樣,滋味頗佳;小龜做湯甚鮮美;其他吃法,則不甚得我胃口。”“樹林中有許多野豬野羊,然大宗肉食還是來自大龜。”人類捕獲巨龜後,除了食用,還用龜油照明,用龜殼作包裝物。在日記中,達爾文還提到:“當然由於不斷捕食,它們的數目早已銳減,然人們仍有把握,尋獵兩天,就夠吃一個禮拜。據說先前曾有一船便載走七百隻大龜……”

200多年來,航行羣島的每條船都捕獲幾百只巨龜。少數龜肉成爲食物,更多的裝船運走。疊摞於艙中的巨龜不吃不喝,在長途販運中仍能存活。短短几十年,多達幾百萬只巨龜被捕獲或被殺害。1846年,佛羅瑞納島上的巨龜絕跡。目前羣島上僅剩約2萬到2.5萬隻。即便如此,相對於其他地方,因距文明遙遠,羣島生態毀壞之程度遠遜於大陸。

除了人類捕殺,鼠類和家畜也是巨龜的天敵。最初命名的14個巨龜物種,目前只餘11個了。由於自然孵化巨龜蛋越來越難,伊莎貝拉和聖克魯茲島都建立了人工孵化基地。這裡的巨龜孵化基地是一座林木扶疏的大庭院,展廳裡掛着文字和圖片。庭院分成幾個園區,園區內樹木織成天棚。不同年齡性別的巨龜分住於不同幾個園區內,其中的一個專門撫養受傷的巨龜。資料介紹,巨龜交配需要2小時。人工的孵化期爲110-175天,性別由孵化溫度決定,雄龜的孵化溫度是28攝氏度,孵化雌龜則需提高一度。幼龜長到5歲左右即可放歸自然。巨龜不吃不喝可以生存一年,每天16個小時都在休息,壽命可達百年。伊莎貝拉島上的巨龜低着頭就能吃到食物,而聖克魯茲島上的巨龜覓食需要經常擡頭。因長期獲得食物方式不同,它們的龜甲形狀進化各異。島上的植物也因巨龜而進化,爲了不讓動物吃,那些仙人掌的葉子都長在上面,下部皆光禿。

飼養員扛着一大捆芋頭葉子走進園區,撒在地上。衆龜看見,紛紛爬向食物。一般最先吃到食物的多是雄龜或個子大的龜。有些年輕的母龜爬得慢,爬到後,食堂的座位已滿,它們就耐心地等着,待前面的龜吃完挪窩後纔去吃。

有時兩隻巨龜爬着爬着,狹路相逢,僵持一會兒,其中的一隻當了縮頭烏龜:“反正我縮頭不動,你又能把我怎樣。”另一隻龜只得繞行。遠處的一隻龜只是看着衆龜吃飯,自己卻不挪窩。我正感奇怪,只見飼養員特意爲它撒下青飼料。爲何它受如此優待,原來這隻雄龜跟十多隻雌龜交配過,成爲多隻龜寶寶的爸爸。用飼養員的話就是:“它最出活兒。”

看過巨龜孵化基地後,我們走過火山岩形成的湖泊和海灘。鬣蜥越來越多了,它們成羣地趴在步道上,路牌上寫着:“請緩慢駕駛,鬣蜥正在過街。”

達爾文曾仔細觀察並記載了鬣蜥,在《小獵犬號航海志》中,他寫道:“海邊岩石多有黑色巨蜥,體長3-4英尺;山坡上,一種醜陋的黃褐色巨蜥同樣常見。後者我們見了很多,有的笨拙地逃開……”“它們的四肢和堅硬的爪子,很適合在崎嶇熔岩的棱角和裂縫間爬行,海岸到處都是這樣的熔岩。”他還寫道:“鈍嘴鬣蜥是蜥蜴的一個顯屬,僅限於這一羣島。(寫者批語:別看我們醜,可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呢)。”

雖然鬣蜥體型巨大,面目猙獰,但卻是素食者。它們即便下海也不捕食魚蝦,只吃一種海藻。達爾文曾切開數只巨蜥的胃,發現它們脹得很大,裡面滿是磨碎的海草。他說:“不記得曾經在潮礁上見過有許多這樣的海草,我有理由相信,這種海草生長在海底,離開海岸稍遠處。”

據達爾文“鬣蜥共有兩個種,彼此大概樣子很相像,一種陸棲(黃褐色的那種),一種海棲。”不會游泳的旱蜥怎麼會來到島上呢?據說它們躲在空洞樹幹裡,全然不知也無法選擇地自大陸漂流至此。島上還有一種獨特的粉色鬣蜥,我覺得粉色比黑黃色的更加詭異。它們大多住在北部,沃爾夫火山爆發時,很多人擔心粉色鬣蜥會被滅絕。伊莎貝拉島南北距離大概100公里,雖有公路,但路況不好,要看粉鬣蜥最好乘船。

我們從海灘進入紅樹林,樹林極密。在枝椏搭起的天棚下穿行着,我大致知道紅樹林都具有防風固堤的作用,環保意義重大。紅樹林看似一樣,其實分爲紅、白、黑三種。再向前走就是“哭牆”,那是當年流放犯人的紀念遺址。這些荒島作爲流放地,不僅生活條件極其惡劣,無處可逃,獄方還可爲所欲爲。他們強迫犯人壘石造牆,唯一的目的就是折磨人。達爾文也曾提到過佛羅瑞納島上流放的政治犯。1958年,伊莎貝拉島上犯人暴動,導致很多犯人死亡。次年,厄瓜多爾政府關閉這些“浮動監獄。”

雖然伊莎貝拉島地處赤道,但受洪堡涼流(又稱秘魯涼流)影響,全年平均溫度爲攝氏25度。德國學者洪堡於19世紀初遊歷南美,其行程超過1萬公里,帶回歐洲3000種新物種,60000株植物標本。他是現代氣候學、植物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創始人之一,還提出了等溫線、等壓線、地形剖面圖等。達爾文正是讀了洪堡的書,纔開始自己的科學考察遠征。此處提到的洪堡是博物學家亞歷山大·洪堡,有別於他哥哥,柏林大學的創始人威廉·洪堡。

與聖克魯茲島類似,伊莎貝拉的火山口與沿海沙灘之間的丘陵帶處於溼潤區和過渡區。雖降雨稀少,依靠霧氣滋養,丘陵帶林木繁茂,時見藤本植物和蘭花。島上的獨特動物包括:不會飛的鸕鶿、巨龜,還有唯一棲息於赤道的企鵝——加拉帕戈斯企鵝。

下午,我們乘船去廷託雷拉(Tin-toreras)小島。船老大說現在浪小,乘客先作浮潛。這是本次旅行第一次浮潛,天暖水溫,穿泳衣即可。我踏着礁石下海,慢慢在海里遊着。不遠處,一隻海鬣蜥遊得很快,它不時地擡頭換氣。這一帶岩石很多,有些地方風浪比較大,並非最好的浮潛海域,但看到了加拉帕戈斯企鵝。

廷託雷拉麪積只有0.1平方公里左右,但曲折的海岸線長達2公里。海陸交織,島上鋪滿黑色的火山岩。岩石的一面被風浪染成白色,石形被風侵蝕成浪花狀。我們在火山岩中行走,舉目望去,遠山朦朧。在灰綠色的海洋和黑白色嶙峋的火山岩之間,另一隊人正在行進,他們的側影和五色的衣服構成了奇特而美麗的畫面。

海岸岩石上桔黃、鮮紅、暗紅或褐色的螃蟹四處爬着,那是莎莉輕腳蟹(Sallylightfootcrab)。名如其蟹,它們跑起來飛快,還能跳躍。我注意到個子越大的顏色越鮮豔,據說大螃蟹不擔心被欺負,發情時可以盡顯顏色,而不需隱蔽,而那些小的顏色則更接近熔岩。螃蟹是中國人的美食,但這裡的人不吃,任其自生自滅。後來聽說這些蟹靠吃鬣蜥的死皮爲生,想着就噁心,難怪人們不吃呢。

走出火山岩,到達海渠之前,一羣羣鬣蜥又來擋道。小鬣蜥爬在大的身上,密密麻麻,只有當人們走得非常近了,它們才勉強讓道。達爾文說這些蜥蜴不懂咬敵人,受到驚嚇時只會噴出液體。果然,其中的一隻昂起頭,兩眼圓睜,憤怒地噴出液體。但那液體流量極小,射程很短,毫無傷害力,就是噁心你。

走到海渠旁,只見海龜正在從容地遊着,灰色的白頂鯊魚潛藏渠壁的礁石之下。這種鯊魚又稱灰三齒鯊,體長1.6米,據說它們很怕熱。廷託雷拉猶如厄瓜多爾的縮影,雖然面積小,物種卻很豐富。

伊莎貝拉島的碼頭上總有幾隻海獅,有個傢伙一直佔據着座椅。本來它睡得好好的,遊客偏要與之合影。又見一隻海獅急急忙忙地追着一個女孩子,它搖頭擺尾地跑着,沒追上,氣得大叫,那叫聲像個喜歡抱怨的老頭兒。

伊莎貝拉島碼頭連着主街,主街上除了餐館就是旅遊商店。島上的日常生活不易,基建更難。當地一日遊約100美金,租車出去1-2小時約40-50美金。旅館前臺的服務生都來自瓜亞基爾,圖的就是當地工資較高。在瓜亞基爾,我們旅館的大堂經理來自秘魯,後來我們到基多,那裡旅館經理來自哥倫比亞。看得出,在這幾個國家中,厄瓜多爾相對富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