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減煤真擴氣怎淨零

日前,中火二期環評案在「以減煤之名行增氣之實」、「天然氣過度擴張」等爭議聲中直接通過。閣揆卓榮泰昨天視察中火時再承諾,等到二○三二年中火完成四部燃氣機組,「我向大家保證,會重新檢討剩下六部燃煤機組存廢問題」,二○三四年前中火完全無煤發電,顯然昭告了臺灣接下來將會進入「天然氣依賴」時代!

但,天然氣LNG發電真的這麼OK嗎?

近年來,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從三接、四接,一直到五接、七接爭議不斷,儘管「臺灣到底需要興建多少天然氣接收站?」始終沒得到政府高層的答案,但天然氣在能源轉型中顯然已從「橋接性能源」變形擴張爲「依賴性能源」了。這也同時造就兩種「難民」出現:先是「天然氣難民」,而後則是「氣候難民」。

天然氣接收站過去這些年來始終沒有經過上位整體評估,放任中油、臺電兩大國營事業惡性競爭瘋狂搶建,已經導致桃園三接滅海(藻礁)、基隆四接滅港(基隆港)、臺中五接滅生(白海豚)、再到高雄七接滅村(大林蒲)等衝擊,能源尚未轉型,這些以重大公共建設爲名推動的天然氣設施,就已先造就地方各種「天然氣難民」。這已非「必要之惡」得以輕鬆帶過的惡行。

儘管官方不斷強調天然氣發電的碳排量低於燃煤與燃油,但以基隆協和四接爲例,依照臺電的資料顯示,未來完工後商轉的碳排量竟是此刻的三點二倍!究其因系新協和的天然氣機組裝置容量高達二六○萬瓩,是未來北東電網缺口的五倍多。

此外,依照中研院研究員盧倩儀引用的最新研究資料顯示,若以溫室氣體足跡計算,加上鎖熱能力更強的甲烷逸散後,不論是傳統天然氣或是頁岩氣,從開採、儲存、液化、運輸、再到氣化後發電,其生命週期溫室氣體足跡甚至可能高過於燃煤!這個研究結果也顯示過往國內對天然氣發電的溫室氣體排放不但有低報造假的效果,更有刻意爲天然氣發電、國際天然氣業者擦脂抹粉的嫌疑。

油電、煤電早就該退場,但不代表氣電就可以吃到飽!七大工業國集團「加速淘汰化石燃料、減少天然氣使用」的呼籲言猶在耳,再再強調天然氣發電僅是能源轉型中的過渡,且中研院與國發會亦早已建議逐步「禁止單純天然氣發電」,但政府無視於此,瘋狂擴張天然氣發電宛如飲鴆止渴。

就算撇開未來天然氣設施資產擱置的浪費不談,接下來高碳排的後果就是面臨國際碳關稅的挑戰,無疑會把臺灣中小型的製造業推進死衚衕,屆時臺灣的氣候難民除了社會弱勢者外,還會再增加基層的產業勞工。

再看中火二期燃煤機組與基隆協和燃油機組的除役,經濟部始終不敢「徹底脫煤」、不願「完全去油」,皆以「備用」搪塞,反映着政府對再生能源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更反向暴露出卓揆日前公佈二○三○新的能源配比目標「綠能卅%」仍如空中樓閣,甚至可能提早破功。

此刻與其挖空心思假減煤去油之名行擴張燃氣之實,不如先從中火與協和老實做起,將老舊火力發電機組除役後儘早拆除,直接轉型爲生質能或地熱等再生能源電廠纔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