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百萬畝水稻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山東稻田退水治理模式

濟寧百萬畝水稻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山東稻田退水治理模式

濟寧晚報 大衆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龔雯 通訊員 祝士斌 董霞 通訊員 高發瑞 李印峰 黃愛佳 濟寧報道 新聞中國採編網 中國新聞採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中國農民豐收節國際貿易促進會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 中國三農智庫網-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報道:稻穀飄香,豐收在望。眼下,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濟寧市任城區20餘萬畝水稻陸續進入成熟期。

站在田間地擡眼望去,秋日裡的田野稻穗齊整、碩果累累,秋風拂過,稻浪滾滾、稻香陣陣,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目前,濟寧市任城區喻屯鎮十餘萬畝水稻已處於生長中後期,這是水稻生長最爲重要的時期,也是實現高產的主要階段,鎮農技專家提醒水稻中後期要做好科學管水,要合理追肥,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噴,噴施葉面肥可增利增重並提高品質。要採取“預防爲主 綜合防治”方針及時進行病蟲防治。夯實秋糧豐產基礎、穩定秋糧產能,確保顆粒歸倉。

水稻產業服務團

助推魚臺優質稻米產業發展

據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國際貿易促進會消息:近日,濟寧市科技特派員水稻產業服務團受濟寧市魚臺縣政府和魚臺縣科技局邀請,到山東潤農種業有限公司開展調研活動。山東潤農種業公司是集科研、育種、生產、銷售爲一體的現代化種子科技企業,是山東省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是傳統水稻生產大縣,總種植面積30餘萬畝,是我國北方優質水稻重要產區。

濟寧市科技特派員水稻產業服務團非常重視與潤農種業公司開展產學研技術合作,在水稻化肥農藥減施綠色生產技術及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對水稻產業服務團相關理論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調研過程中,專家們探討了水稻新品種的篩選和分子標記定向改良等科技創新問題,下一步將在魚臺優質稻米新品種選育和技術創新等方面開展技術合作,加強產學研合作,助推魚臺優質稻米產業發展。黃信誠研究員介紹潤農種業分子育種實驗室設備情況

農科院水稻科研

創新團隊助力鄉村振興

濟寧市農科院水稻創新團隊具有豐富水稻科研工作經歷,是一支專業化、年輕化的高素質高技能科研創新團隊。由於歷史原因,市農科院水稻科研工作在上世紀中斷,2014年山東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濟寧試驗站正式成立,開啓了農科院水稻科研創新工作新徵程。

承前啓後

濟寧水稻主要種植在微山湖湖濱地區,包括濟寧魚臺、任城、微山、嘉祥、曲阜等縣區的部分鄉鎮,該地區瀕臨南四湖,地勢低窪、水源充沛,具備種植水稻的自然條件。目前,水稻創新團隊已在任城兩河家庭農場、綠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魚臺縣潤農種業公司農場等地建設試驗示範基地十餘個,試驗示範面積達到一萬多畝。

常年種植面積保持在70多萬畝。濟寧水稻品質較好,種植歷史悠久,“曲阜香稻”久負盛名,“魚臺大米”也以營養豐富,粒大均勻,晶瑩透亮,獲得普遍讚譽,“魚臺大米”多次榮獲全國優質農產品和全國稻米博覽會金獎榮譽稱號,2008年,又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面對近年來濟寧水稻部分地區出現的特優米、適應機械化生產的品種缺乏,良種良法不配套,缺乏標準化的優質高產高效輕簡栽培技術;化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面源污染問題突出;災害性天氣頻發,水稻病蟲害發生嚴重,綠色防控技術缺乏等問題,水稻創新團隊開展了以下研究方向:

一是收集、篩選、選育適宜我市種植的優質稻米品種,建立新品種引進示範基地,篩選優質稻米品種,支撐優質“魚臺大米”區域品牌建設。目前,選育的水稻新品系“濟豐103”米質優、高抗稻瘟病,已進入山東省生產試驗,並已參加國家黃淮海粳稻區域試驗;水稻新品系“濟豐105”米質一級,已進入第二年的山東省區域試驗。從江蘇、河南等地引進篩選優質水稻新品種5個。

二是開展優質稻米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建立優質稻米標準化生產示範區。開展減肥、減藥和香根草性誘劑綠色防控等技術研究,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農藥用量,減少面源污染,實現節本增效。集成和制定優質稻米標準化綠色生產技術規程,助推優質稻米產業綠色健康產業發展。

三是開展種養結合技術研究,建立稻田養蝦、稻田養蟹稻田養鴨等綜合技術試驗示範區。種養結合通過減肥、減藥、增施有機肥等綠色綜合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了稻米品質,減少農藥和肥料使用,降低面源污染,增加了農民收入。

提質增效

爲促進全市水稻產業的快速、高質量發展,水稻科研創新團隊邀請國內外專家、院士來濟寧指導水稻生產,召開多屆水稻高層論壇。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與魚臺縣人民政府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就提升“魚臺大米”品質,促進“魚臺大米”提質增效提供智力支持。

2017-2019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與魚臺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三屆“優質稻米產業發展高層論壇”。先後邀請農業部原總農藝師孫中華、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教授等水稻界大咖齊聚濟寧,就推動濟寧優質稻米產業發展提出意見建議。

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等媒體都對活動進行了報道。通過論壇舉辦提升了“魚臺大米”在全國的影響力,“魚臺大米”市場影響力和美譽度持續提升。論壇被省委、省政府作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重要亮點工作通報表揚。2020年9月,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與任城區唐口鎮人民政府簽訂優質稻米產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任城區優質稻米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培訓引領

爲貫徹落實山東省科技廳關於省扶貧開發重點區域人才支持計劃,促進鄉村振興戰略,提高科技示範戶科技文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組織上安排研究員作爲省級特派員先後到魚臺縣唐馬鎮宋砦村、嘉祥縣紙坊鎮後馬和青山村、魚臺縣張黃鎮大陳村、魚臺縣張黃鎮軍城和王魯鎮、唐馬鎮的十五個村開展科技幫扶活動,多年來水稻創新團隊多次組織帶領外出參觀學習。

2016-2020年,團隊組織魚臺、嘉祥等縣的500多名科技示範戶到蒼山縣、莘縣、鄒城、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山東農業大學、徐州農科院學習水稻、蔬菜、果樹和食用菌等技術。另外,創新團隊舉辦了十餘次培訓班,培訓農民500多人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團隊開展帶領科研示範戶外出考察培訓,拓展了視野,拓寬了致富門路,提高了科技意識,增強了致富能力。

爲了將水稻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到老百姓田間地頭,團隊成員多年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0多次,培訓農民1000多人,發放《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與控釋肥技術明白紙》、《山東稻麥輪作區水稻種植新品種》、《山東稻麥輪作區水稻種植新技術》、《山東稻麥輪作區水稻主要病蟲草害發生與綠色防控技術指導》等書籍2000多份。

2019年應濟寧醫學院駐魚臺縣張黃鎮軍城村“省派第一書記”邀請,到軍城村開展技術服務。通過調查研究,團隊認爲軍城村發展綠色優質稻米是一條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在團隊指導下該村建立了25畝的綠色優質稻米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採用了聖香66水稻新品種、水稻氮肥減施技術、性誘劑等綠色稻米標準化生產技術,生產的富硒香米每公斤銷售價格爲20元,村集體增加純收入16萬元。2021年該村優質稻米種植面積達到了960畝。

碩果累累

目前,水稻科研創新團隊參加參加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一項、主持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一項、參加省市各級課題、子課題10餘項,取得的科技成果獲山東省科技獎勵4項、濟寧市獎勵1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5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與制定各類標準和技術規程6個,出版專著《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完成的“水稻輕簡化高產栽培技術”遴選爲山東省農業主推技術。

黃信誠研究員遴選爲山東省第七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水稻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土壤肥料學會理事,第二屆濟寧市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團隊水稻首席專家,榮獲“濟寧市五一勞動獎狀”、“山東省優秀科技特派員”稱號。

濟寧市打造

稻田退水治理模式

濟寧市位於魯西南腹地,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其中,稻田面積63.09萬畝。同時,濟寧市是京津冀“2+26”通道城市,是山東省沿黃9市之一,域內南四湖是南水北調的調蓄湖泊,入湖河流水質要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特殊的地理位置對農業綠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記者昨日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圍繞稻田退水治理,該局成立了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技術服務指導組,委託中國農業大學編制了《濟寧市南四湖流域主產稻區氮磷面源污染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明確了“源頭減量、循環利用、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治理原則。

並制定了《濟寧市稻田退水治理工作方案》,計劃用3年的時間完成環湖稻區綜合整治和生態化改造。其中,2021年(第一期)9.35萬畝,2022年(第二期)38.04萬畝,剩餘15.7萬畝於2023年(第三期)全部完成。

據介紹,濟寧市加強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控釋肥、生物菌肥等新肥料,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及時發佈病蟲預警預報,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應用殺蟲燈、粘蟲板、性誘劑等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同時,積極推進秸稈打捆離田,不僅有效減輕種植戶的勞動強度,防止秸稈亂堆亂放、傾倒溝渠對水體污染,還能解決焚燒隱患、減輕大氣污染。

按照“容納、節制、淨化、循環利用”的理念,濟寧市依託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擴大主幹渠水體承載量,形成相互聯通的系統,合理設置節制閘,控制水的流向,在主幹渠兩側內,培植吸收、淨化功能強的植物,對水體進行過濾淨化和吸收淨化,改善農田退水水質,對主幹渠儲存的農田退水,實現了循環利用。去年以來,新建、改建排灌站18座、修繕14座,新建橋涵閘962座、修繕450座,硬化溝渠137.7千米,溝渠清淤507.1千米。

爲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濟寧市在沿河沿湖區域建設提升稻藕蝦共作生態種養基地,發展稻藕蝦、稻蛙混養,完善稻藕蝦、稻蛙共生生態種養模式,小龍蝦、黑斑蛙可以攝取稻田中的雜草和害蟲,小龍蝦、黑斑蛙的排泄物又可以起到肥田的作用,水稻和小龍蝦、黑斑蛙的品質共同實現提升。

2021年以來,濟寧市新建改造稻藕蝦(蛙)基地2.2萬餘畝。此外,濟寧市還在具備條件的區域積極建設人工溼地和生態溝渠,各鎮街結合實際,對原有排水溝渠系進行改造和提升,充分利用野生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對氮、磷等物質的吸收作用,提高水體淨化能力。

濟寧百萬畝水稻 國稻種芯·中國水稻節:山東稻田退水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