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損病患復健、追蹤泌尿系統不可少

脊髓損傷 排尿照護居家寶典(原水文化)

因爲外傷導致的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存活機會與病人受傷時的年紀,受傷的部位以及受傷的程度(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有密切的關連。病人的存活尤其仰賴復健期的動機強烈與否,以及在早期復健以後是否有規律地接受追蹤調查。

慢性脊髓損傷會造成各種不同的膀胱及尿道功能失調。受傷位置高於交感神經核的脊髓損傷(T5、T6以上)容易產生自主神經反射亢進(autonomic dysreflexia),而在薦髓S2~S4以上的脊髓損傷則容易產生逼尿肌尿道外括約肌共濟失調(detrusor sphincter dyssynergia)。

薦髓及馬尾受傷則在初期會造成一個逼尿肌無反射的膀胱,但隨着受傷時間的增加,這類膀胱會逐漸演變成一個萎縮、高壓及低適應性的膀胱。這些神經性傷害造成的膀胱變化,也會導致許多不同的排尿症狀及泌尿系統併發症。不論在上神經元或下神經元的脊髓損傷,病人常會有排尿困難、尿滯留、尿失禁以及反覆性尿路感染等症狀。

在第一次大戰期間,脊髓損傷的死亡率高達80%,原因是尿路感染以及抗生素的缺乏。在泌尿系統的照護水準上升以及社會對脊髓損傷病人的關懷提高之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死亡率遂明顯地下降,但是不論我們對於脊髓損傷病人的照護如何提高,泌尿系統的併發症依然經常出現。脊髓損傷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仍是泌尿系統敗血症及腎衰竭。

脊傷病人常見的問題有尿失禁、排尿困難以及腎水腫。這些症狀可以出現在各種部位之慢性脊髓損傷病患。

一、逼尿肌反射亢進之反射性尿失禁:病人的膀胱容量少於150毫升,導致嚴重尿失禁,容易造成尿道口溼疹或必須以尿布協助。部分高位頸髓受傷者更會有逼尿肌尿道外括約肌共濟失調,膀胱變成高壓性萎縮,並且有腎水腫。

二、逼尿肌無反射之低適應性膀胱,造成滿溢性尿失禁:常見於薦髓受傷之病患,由於尿道括約肌較緊、排尿困難同時有大量殘尿,時日一久,膀胱遂變成低適應性且高壓力。病人除了有尿失禁之外,常會有反覆性尿路感染及一側或兩側腎水腫,有些病人甚至會有尿毒上升及貧血的情形。

三、尿道括約肌低張力性尿失禁:有些低位脊髓損傷者的尿道括約肌張力極低,病人稍微用力、移位即會有明顯的尿失禁產生。男性病人可以用尿套引流,女性則必須使用尿布。

四、長期使用經尿道導尿管或膀胱造瘻導致一個萎縮性膀胱:有些病人也會發生兩側膀胱輸尿管尿液逆流,或因導尿管經常阻塞而發生尿失禁及急性腎盂腎炎,偶有膀胱結石產生。

五、排尿困難並有膀胱輸尿管尿液逆流:常見於胸髓損傷,病人除了有逼尿肌尿道外括約肌共濟失調之外,並可能在受傷後三、五年內即產生膀胱輸尿管尿液逆流。除了反覆尿路感染之外,膀胱容量減少,膀胱內壓亦極高。

這些慢性脊髓損傷造成的排尿病變,使得脊髓損傷者的排尿品質低落,病人因爲尿失禁必須佩帶尿布或尿套,或是因爲排尿困難、殘尿多,而造成反覆性尿路感染。病人也可能因爲腎水腫而導致尿毒症,或是因爲尿液逆流導致腎臟結疤萎縮。在發現病人有這些問題時,我們應針對問題加以解決,以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

在脊髓損傷之後,除了肢體的復健和職能訓練之後,泌尿系統的變化仍會隨着時間慢慢地改變。由於病友們對於膀胱的感覺較低,有時會低估泌尿系統的併發症,進而影響到腎臟功能及尿路感染。事實上,積極地追蹤泌尿系統的變化以及給予適切的藥物和外科手術治療,可以降低泌尿系統併發症的發生率,並且提高生活品質,使得病友們得以重新投入社會,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及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