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綠電「大到不能罰」是天災還是人禍?
達德能源(wpd)位處雲林麥寮的創維風場。達德能源提供
自前任蔡英文政府以來,民進黨大力發展綠電固然有一定的成果,但代價除了電費節節高升、是否能穩定供電外,許多綠電產業變成「金錢遊戲」,也爲人詬病。此次被揭發的德國達德能源從獨資到全面撤出,經濟部卻不敢開罰,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風電與光電是民進黨要用來實現「非核家園」的法寶,八年來民進黨政府拼命趕進度,但「2025再生能源佔比20%」的承諾還是跳票。而且這個跳票,還是在兩任民進黨百般呵護、護航下還繼續跳票。以此次達德能源爲例。從一開始的獨資,到成立公司只佔4分之3股份,然後變成2分之1、4分之1,乃至於全部退出,說穿了,根本就是把政府公權力當兒戲。
外商把政府當兒戲的底氣,當然來自於「看透」了政府不能也不敢對其如何。首先是這些外商在國外都有豐厚政商背景,民進黨政府根本得罪不起;其次是綠能是民進黨開出的支票,如果外資抽身,跳票的是民進黨,其資金多半來自融資,大可全身而退。最後是近年民衆對綠能發展投以質疑眼光不少,民進黨也承擔不起任何一個風場「爛尾」的結果,所以達德予取予求,經濟部也只能「吞下去」。
但如此百般忍讓,是否就能保證綠電「不爛尾」?恐怕要打上大大的問號。衆所周知,無論風電或光電,除了躉售保證收購,還有「階梯式費率」,也就是越前面經營者,售電價格越高。如此一來,等於越後面取得經營權者,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撤資」的虧損風險幾乎爲零的情況下,風電最後會不會落得政府來收拾爛攤子的地步,其實已不難猜。
而且達德案的另一個怪象,是把綠電當成「金融遊戲」,而這個現象,並不只是存在於風電,光電開發商商獲得案場、再高價售出賺取利差者,也比比皆是。這種把心思放在「賺價差」而非「好好經營綠電」的心態作祟,我們如何能期待未來綠電發展真的有前景。
經濟部長郭智輝昨日受訪時公開表示,將在海外設置電廠,再把綠電帶回臺灣,「可能是透過船隻或者海底電纜」,至於綠電是光電、風電還是地熱都會是選項。郭智輝的談話,讓人哭笑不得。他的意思,就是連經濟部都不是很相信臺灣綠電建置真的能補上臺灣的供電需求。而他要買電的對象,據說是菲律賓或日本,臺灣不比歐洲可在陸地連接電網,如果真的像外購綠電,成本不會更高嗎?這顯然又是「超思蛋」的翻版了吧。
民進黨政府和綠電業者常把綠電跳票等諸多亂象,歸咎於新冠疫情,但實際上,從「非核家園」這個目標起,就已經讓整個能源政策走上不歸路。綠電大到不能罰、不能倒,是人禍,不是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