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國防自主願景很美好 現實很骨感
蔡政府全力推動國防自主政策,八年下來在國機國造、國艦國造上饒有成效。記者洪哲政/攝影
蔡政府全力推動國防自主政策,7年多來在國機國造、國艦國造上饒有成效,本屆航太展充分展現出軍備製造「嘉惠」本土工商的榮景。但部分軍規裝備研發受到臺灣本身材料科學技術限制,軍購主旋律因政治因素爲美方宰制的影響,國防自主的成色備受影響。
美方軍工覆合體售臺軍備重點在於營利,與區域情勢平衡政策無關,因此我對美採購衆多軍備,因爲缺乏技術轉移或工業合作機制,美商堅持將裝備送美維修,藉由拉長補給線提高維修成本,造成裝備妥善率始終低落。這種情形不但出現在空軍P-3C反潛機上,也出現在魚叉飛彈上。在國軍面對共軍近幾年密集武嚇挑釁的試煉下,最穩定能持續輸出戰力的戰備裝具,其實仍是能大部自行掌握後勤補保因素的國造軍備。
在蔡政府積極規畫下,各軍種明年都開出技術層次較低的「商用軍規」無人機的需求,這種單純用來從事戰場觀測偵搜的中小型無人機,釋出由民間廠商承包,但涉及定位攻擊或羣攻的無人機,仍由中科院負責。
但受到政府明顯以軍購維繫外交政策的影響,縱使我國已掌握關鍵技術可自力研發的軍備,軍購仍然被迫向美埋單,近年的岸置魚叉飛彈系統、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就是1例,如今採購攻擊型無人機政策上,顯然仍持續複製這種經驗。
軍方對國造裝備的顧慮有其背景,舉例來說,在國內已擁有生產雲豹甲車基礎下,自行製造輪型裝甲車甚至戰車,原被認爲技術應遊刃有餘。但實際上研發輪型戰車的「獵豹專案」,載臺至今不爲軍種所接受,火砲還採購鬧出官民互告爭議;軍備局在今年航太展中展出順利展出新型戰術偵搜輪車,也仍被披露出民間得標商所提供引擎動力系統一度無法通過工研院測試,而必須委其他廠商拆裝美製悍馬車引擎瓜代過關的內幕,代表我國在關鍵的發動機技術上,不管是戰機或裝甲車,只要涉及軍規高規格裝備,仍須仰國外裝備鼻息,這是國防自主始終無法突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