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醫藥持倉繼續下滑 基民借道ETF大舉抄底

證券時報記者 趙夢橋

過去幾年,醫藥板塊經歷了持久的陰跌,“喝酒吃藥”的信仰已經慢慢消失了。隨着醫藥板塊跌勢持續,基金對醫藥板塊的持倉比例持續下降。

數據顯示,2024年二季度,全部公募基金對醫藥板塊的持倉繼續下降。公募基金重倉持股中,醫藥股持倉佔比爲9.88%,環比下降1.09個百分點。對醫藥生物行業的持倉佔比在2020年二季度出現最高位,爲18.23%,但此後倉位逐季回調。例如,2020年末,公募基金持有醫藥龍頭股藥明康德的比例一度高達30%,但截至2024年6月末,持股比例已降至21.44%。

天弘醫藥創新基金經理郭相博表示,自2021年開始,醫藥指數連續3年負收益,醫藥板塊正在經歷史上最長的投資困難期。2024年上半年,醫藥板塊趨勢性的投資窗口期非常短暫,第一段機會是在2月份醫藥板塊中小微市值股票大跌後的超跌反彈;第二段機會是在4月底到5月中旬,醫藥板塊在機構低倉位、第一季度業績利空出盡後的風格高低切換。

郭相博認爲,2024年上半年醫藥板塊的投資困境,實際上集中反映了自2021年6月以來醫藥板塊走下神壇後,行業一直面對的兩大問題:一是子板塊的估值中樞輪番下移,二是板塊缺乏持續性主線機會。究其原因,醫藥板塊中大多數製造業公司在國內的業務受到集採、談判、比價、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等政策擾動,疊加防疫週期和醫藥反腐等行動,很多公司的國內業務呈現了很大的週期性、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而海外的國際化邏輯,近2年從CXO(醫藥外包)到低值耗材板塊,卻開始越來越密集地反映出地緣政治的風險。

不過,與基金對醫藥板塊的配置下降相比,基民對於醫藥基金似乎興致不減,體現在醫藥主題ETF方面即是“越跌越買”。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38只醫藥板塊ETF中,有25只產品被資金淨申購,其中華寶中證醫療ETF被淨申購高達95.52億份,增幅位居所有產品之首,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被淨申購31.88億份,天弘國證醫藥生物ETF與博時恆生醫療保健ETF份額增逾10億份,醫藥主題ETF中,年內份額合計增逾180億份。

目前來看,醫藥板塊估值已經趨於合理,何時才能迎來反彈?有哪些細分板塊能夠率先突圍?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認爲,展望2024年下半年,預計醫藥板塊有望逐漸恢復成長性,其中創新藥是值得重點關注的方向。目前創新藥公司資產負債表整體呈現二八分化,優質創新藥標的應該具備以下特點:在手現金充沛、催化劑密集、核心邏輯進入兌現期、迴歸成長屬性。從中長期看,創新藥的成長性或將持續高於其他醫藥細分板塊。

信達澳亞基金基金經理楊珂也表示,創新藥板塊作爲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行業,有望吸引更多的資本流入。“從歷史經驗來看,美國降息週期中,創新藥板塊通常有較好的表現,例如,在美聯儲歷次降息週期中,生物醫藥科技等重研發行業往往受益明顯。另外,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度不斷提升,創新藥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這爲創新藥板塊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該行業當前具備長期增長潛力。”楊珂表示。

楊珂還表示,國內很多涉及創新藥的公司基本都以海外業務爲主,但基本面有所分化,一部分公司因海外去庫存結束,基本面企穩回升;還有一部分公司受地緣政治的影響,將面臨訂單轉移、產能外遷的影響,這會給這些公司帶來新的挑戰。

除了創新藥以外,永贏醫療器械ETF基金經理儲可凡認爲,展望下半年,醫療器械具備較強的投資價值,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設備更新釋放需求。醫療設備以舊換新是國家推動設備以舊換新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隨着項目在下半年陸續落地,將對醫療器械公司帶來實質性的業務增量。

第二,創新出海走向高端。醫療器械作爲醫藥板塊中出海體量最大的細分領域,已成爲國內先進製造業出海的典範。近年,隨着國產醫療器械產品性能提升,出海品類從中低端走向高端,相關上市公司海外收入與利潤率增長迅速。

第三,醫療反腐正本清源。醫療領域的集中反腐,雖然對醫療設備招採、新品推廣進院等形成短期擾動,但也淨化了行業生態,加速了不合規企業的出清,行業龍頭集中度提升,有利於中長期競爭格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