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擴張後戰略收縮 瑞康醫藥近三年扣非淨利潤皆爲負

本報記者 張悅曹學平 北京報道

近期,瑞康醫藥(002589.SZ)舉辦的線上2023年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對公司淨利率和行業淨利率的對比提出相關問題。瑞康醫藥回覆:“根據商務部每年發佈的藥品流通行業的運行統計分析,2022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平均毛利率7.8%,平均利潤率1.6%,淨利潤率1.5%,瑞康醫藥目前業務主要爲藥品純銷,利潤率相對較低,未來公司計劃轉型中醫藥研發生產領域,調整產品結構和服務類型,提升淨利潤率。2023年的行業淨利潤率尚未出來,估計不會有大的變化。”

2023年,瑞康醫藥實現淨利潤的扭虧爲盈。不過,近年瑞康醫藥營業收入連續下滑,扣非淨利潤也在2021年—2023年持續爲負。瑞康醫藥202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爲80.34億元,同比下降34.74%;淨利潤0.2億元,同比增長101.11%;扣非淨利潤爲-2.1億元,同比增長77.36%。2024年一季度,瑞康醫藥實現營收20.2億元、淨利潤0.15億元、扣非淨利潤0.18億元。

就近年業績下滑的原因以及公司採取的業績提升措施,《中國經營報》記者致函致電瑞康醫藥,其表示,近年來,受國內外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公司戰略調整,整體戰線全面收縮,通過由控股子公司的參股股東(以公司對該控股子公司的原始投資金額+預期投資收益爲標準)回購公司所持該控股子公司的全部股權的方式退出大部分控股子公司的經營,公司的業務區域由全國逐步收縮至山東、北京等幾個核心市場。通過此戰略的實施,公司實現了投資回收、現金流增加和擔保風險的降低,但同時也導致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下滑,毛利率和扣非淨利潤等指標在戰略調整期內也受到了較大影響。

淨利率不足1%

藥品、器械配送板塊是瑞康醫藥的傳統業務板塊,主要負責藥品器械配送服務及綜合醫療服務業務。根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主辦的藥品流通行業(2021—2022年)信息發佈暨發展形勢報告會中發佈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批發、零售企業百強榜單,瑞康醫藥位列2021年全國藥品流通行業批發企業百強榜單第14位。

近年,隨着相關政策落地和頭部企業的資源整合,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呈現進一步提升趨勢。國投證券研報顯示,國內醫藥流通行業,2022年國藥集團、上海醫藥、華潤醫藥、九州通四家頭部流通企業合計市場佔有率爲45.5%,國內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Wind數據顯示,2021—2023年,國藥控股淨利率分別爲2.51%、2.60%、2.52%;上海醫藥淨利率分別爲2.91%、3.01%、1.98%;華潤醫藥淨利率分別爲2.81%、3.09%、3.18%;九州通淨利率分別爲2.13%、1.63%、1.52%;瑞康醫藥淨利率分別爲1.81%、-14.13%、0.40%。

2019年至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352.59億元、272.04億元、210.60億元、123.11億元和80.34億元;淨利潤分別爲-9.28億元、2.6億元、1.3億元、-18.3億元和0.20億元;扣非淨利潤依次爲-11.36億元、0.83億元、-2.31億元、-9.27億元和-2.10億元。

目前,山東省依然是瑞康醫藥營收的主要來源,佔據營收近90%。2023年,公司藥品收入佔75.97%、器械收入佔22.05%。藥品器械收入毛利率約爲10%,比上年同期減少3.46%。藥品板塊實現銷售收入61.03億元,同比下降15.15%;器械板塊實現銷售收入17.72億元,同比下降64.52%。

對於主營業務,瑞康醫藥表示,2023年藥品、器械配送板塊聚焦於高毛利、短賬期的藥品、器械產品和客戶,戰略性放棄部分低毛利品種和長賬期客戶,儘管由此導致總體營業收入有所下降,但進一步加快了回款週期,降低了壞賬佔比,增加了經營活動現金流,使傳統配送業務更加穩固、健康。

根據公司公告,瑞康醫藥2023年年末應收賬款約37.6億元,佔總資產比例22.52%。瑞康醫藥表示,公司不斷加強對下游客戶的授信管理和信用狀況審查力度,對於超長賬期客戶採取限銷甚至停銷的策略,並在必要時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公司合法權益。除傳統回收方式外,公司聯合下游客戶和金融機構,採取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和供應鏈金融等創新方式,提前盤活應收賬款,大幅減少了未來應收賬款的回收風險。

隨着業績變化和行業競爭壓力的增加,瑞康醫藥也在進行戰略轉型,發展中醫藥板塊。瑞康醫藥表示,轉型過程中公司將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管控:第一,公司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定期對成本進行審計和監督,以確保成本的合理控制。此外,公司大力推廣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以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第二,公司大力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並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產品和定價策略,提高市場份額和銷售收入。第三,公司建立風險管理體系,對可能影響產品質量和毛利的因素進行預警和控制,並通過多元化的產品經營和服務模式,分散經營風險。

訴訟“纏身”

瑞康醫藥近年的經營情況持續受到關注。營收下滑的背後,是此前大舉併購而產生的“後遺症”。

瑞康醫藥2015年開啓省外擴張之路,至2019年年底,納入合併範圍的子公司共303戶。子公司數量擴充的同時積累了大額商譽,不僅商譽減值風險增加,此後,瑞康醫藥還存在多家子公司“失控”的情況,進而也影響了公司業績。

在剝離子公司的過程中,瑞康醫藥還曾向多家子公司提起訴訟。2021年3月,瑞康醫藥公告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部分醫療機構出現付款違約;部分被收購子公司與公司發展戰略發生分歧,擬有序清退。瑞康醫藥2021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多家子公司失控,由此還收到深交所問詢函。

2023年,瑞康醫藥依然存在多起訴訟,根據公司2023年8月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連續十二個月作爲原告訴訟案件涉訴金額合計超過5億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9.27%,主要爲公司作爲原告要求對方支付拖欠公司的借款和應收賬款、股權轉讓合同糾紛等。相關訴訟主要原因是,瑞康醫藥繼續執行公司整體戰略調整,退出區域合資公司股權,對於歷史上公司提供給區域合資公司的借款、合資子公司參股股東因業績承諾未完成而應退回的溢價款等,在通過協商未能解決的情況下,採用訴訟方式進行追討。

不過,2023年年末,由於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財務資助等事項以及未按規定及時披露重大訴訟、仲裁事項,瑞康醫藥收到深交所監管函及山東證監局警示函。截至2023年5月8日,瑞康醫藥連續十二個月內累計發生訴訟、仲裁事項金額超過5.8億元,觸及重大訴訟、仲裁事項的臨時報告披露標準,但公司直至2023年8月才披露《關於累計訴訟情況的公告》。

瑞康醫藥方面表示,訴訟、仲裁事項對公司本期或期後利潤的影響可控,訴訟回款可以補充上市公司流動資金,降低負債率,有利於公司優質業務的拓展和長續穩定發展,對公司持續經營無不利影響。公司會繼續積極採取法律措施維護公司和股東的合法利益,加快相關涉訴款項的回收工作。

瑞康醫藥表示,近年來無論是收購子公司還是處置子公司,都是公司管理層在不同歷史時期和經濟大環境下,根據公司自身發展戰略的需要而做出的經營決策。雖然該等決策調整造成了公司的經營數據,尤其是收入和利潤,在過去幾年產生了一定波動,但公司在快速擴張期所累積的經營風險在調整過程中得到了有序釋放(公司負債率、對外擔保額、現金流等風險指標逐年優化),並通過不懈努力收回了絕大部分前期對子公司的收購款和經營借款。公司管理層不斷總結和汲取前期發展決策中的經驗和教訓,以更好地指導公司未來的發展,爲公司股東和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編輯:曹學平 審覈 :童海華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