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存名額創新高 教團:適度調整是招生彈性策略

教育團體評析,少子化下公立大學也出現缺額招不滿,評估公校寄存應是從非都會區學校、相對冷門的科系做起。示意圖。記者黃仲裕/攝影

一一四學年公立大專校院寄存名額創新高,但私立學校寄存則趨緩。教育團體評析,私校近年已因招生重挫,經歷大批寄存,今年私校寄存理應趨緩,公立學校寄存狀況則「還能接受」,適度寄存再配科系調整,不失爲彈性策略。

教育部數據顯示,一一四學年私立大學寄存四五二個名額,私立技專校院則寄存二三九九個,相較一一二、一一三學年私立學校動輒寄存數千個名額,今年私校寄存情況並未較往年多。

高教工會研究員陳柏謙表示,過去一兩年,私立大專校院大規模寄存名額,今年相對趨緩。但人口趨勢影響招生其實早能預料,一次寄存大量招生名額,代表學校主事者未做好長遠招生規畫,近年纔會出現單一年度一校大規模寄存上百個名額的狀況。

但陳柏謙也分析,公立學校一一四整體寄存名額雖攀升,但綜觀整體招生數,寄存數額還能接受,且適度少量寄存可配合科系調整一起做,不失爲一種彈性策略。

以臺大爲例,去年寄存十五個名額,今年則是取回七個寄存名額。臺大表示,A系寄存B系取用,是很正常的彈性策略,取回的名額已分配給經濟系、社會系增加招生數。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也表示,寄存名額一方面可預先因應做招生策略,另一方面學校因應科技、產業趨勢,彈性調整學系。但若學校長期招生狀況不佳,寄存名額實質上就是減招,找出特色、瘦身辦學、重新定位學校纔是必要的因應策略,否則寄存實質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