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小幅上調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強調亞太經濟向服務業轉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 北京報道當地時間11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最新一期《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下文簡稱“報告”)。IMF將2024年亞太地區增長預測上調至4.6%,2025年上調至4.4%,均比之前的預測高了0.1個百分點,不過,仍然低於該地區2023年5.0%的增速。

“亞太地區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它創造了全球60%的經濟增長。”IMF亞太部主任克里希納·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在當地時間11月1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大部分亞太地區經濟體的表現都超出預期。

斯里尼瓦桑指出,在科技產品需求激增的推動下,亞太地區的出口有所回升。但就國內需求而言,情況較爲複雜,日本以外的一些發達經濟體的家庭消費有所走軟,這可能反映了此前貨幣政策收緊的影響;而大多數亞太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消費和投資都強勁擴張。

在通脹方面,他指出,亞太地區已比其他地區更快地將通脹率降至較低且穩定的水平。今年,我們預計通脹率將降至近25年來的最低水平。

他認爲,亞太地區的發達經濟體的通脹下降得較慢,直到2024年年中,工資壓力仍使服務業通脹居高不下。不過,近幾個月來,服務業通脹開始回落,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通脹率也回到了政策目標。

在報告中,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預期分別爲4.8%和4.5%,比該機構4月時的預測分別高了0.2和0.4個百分點。斯里尼瓦桑指出,在發佈此次報告時,IMF並未考慮到中國近期宣佈的一系列刺激政策,預計“這些措施可能會支持增長,尤其是在2025年”。

談及中國經濟的主要挑戰,他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繼續受到房地產行業調整的困擾,這拖累了私人需求,使得零售銷售低迷、貸款增長放緩。但同時,工業生產在設備和製成品出口的支撐下表現較好。

近日,斯里尼瓦桑在華盛頓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IMF歡迎中國近期推出的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並將持續關注相關財政政策措施的進展,相信後續支撐政策能爲中國經濟提供上行潛力。

“中國要解決國內需求的問題,讓經濟恢復到更可持續的軌道,還需要更多舉措,來幫助房地產部門修復。我們認爲,中國政府的支持,對解決預售商品房交付問題很重要,對解決陷入困境的開發商的問題也很重要。所有這些都需要一些財政成本。我們很清楚,在短期內中國可以利用一些財政資源解決房地產市場問題,但在短期或中期之後,鑑於債務水平的上升,中國需要進行債務整合。”斯里尼瓦桑表示。

IMF將日本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大幅下調0.6個百分點至0.3%,但預計日本明年的經濟將反彈至1.1%,比此前的預測略微高了0.1個百分點。

斯里尼瓦桑解釋道,今年,日本經濟受到汽車行業上半年供應鏈中斷的影響,但這些因素後來都消散了。不僅如此,前瞻性指標令人鼓舞。在春季勞資談判(春鬥)將名義工資提高3.5%後,實際工資水平正在回升。整體和核心通脹率均維持在日本央行2%的目標上方。

當前,印度仍然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受益於良好的農業季節,印度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被上調0.2個百分點至7.0%,明年將小幅回落至6.5%,與此前預測持平。

至於韓國,受益於全球對科技產品的強勁需求,儘管今年上半年韓國國內需求疲軟,今年的經濟增速仍被上調0.2個百分點至2.5%;明年則將回落至2.2%,比此前預測低了0.1個百分點。

至於澳大利亞,由於仍在應對服務業的通脹和緊縮貨幣政策,其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被下調0.3個百分點至1.2%。不過,澳大利亞明年的經濟增速預期被上調了0.1個百分點至2.1%。

在東盟經濟體中,儘管各經濟體之間存在重要差異,但總體而言,增長是強勁和平衡的。其中,今年,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印尼將分別增長6.1%、5.8%、5.5%和5.0%。

雖然亞太地區的經濟前景小幅改善,但風險因素有所增加,包括世界局勢快速變化、全球需求強度的不確定性以及出現金融波動的可能性。此外,人口變化對經濟活動的阻力也將不斷加大。

“有初步跡象表明,全球需求可能會減弱,這對出口依賴型地區來說將是個壞消息。”斯里尼瓦桑表示,不僅如此,全球各國繼續快速實施貿易限制可能也會影響亞太地區的出口。

“從經濟角度來看,這是一種代價高昂的迂迴,沒有人能從貿易碎片化中真正受益,我們都會爲此付出代價。”斯里尼瓦桑表示,“鑑於亞太地區與全球供應鏈緊密融合,它比其他地區損失更多。”

亞太地區政策制定者應如何駕馭這一環境?斯里尼瓦桑指出,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有充分理由對財政和貨幣政策進行再平衡。在許多國家,財政立場過於寬鬆,例如很多太平洋島國。“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現在是認真鞏固預算的時候了。既要建立抵禦風險的緩衝,又要保持支出能力,以應對更長期挑戰,如氣候變化或人口老齡化。”

他指出,隨着通脹被擊敗,亞太地區大多數央行現在都有降息空間。今年早些時候,一些央行可能不願在美聯儲之前放鬆政策,擔心這可能使亞太地區貨幣承壓。但隨着美聯儲開啓降息週期,這種擔憂應該已經消散。不過,也有例外,以日本爲例,日本央行正在逐步提高政策利率。

與此同時,他強調,政策制定者也必須解決更長期的結構性問題,以保持亞太地區作爲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作用。“最近,一些亞太地區經濟體更多地轉向服務業,而不是製造業,這一趨勢可能會繼續下去,因爲許多經濟體已經達到了應有的收入水平,對製成品的需求通常會下降,對服務的需求往往會增加。”

IMF研究表示,向服務業等高生產率部門的結構性轉型有望使亞太地區經濟維持強勁增長。“新興的全球服務市場蘊藏着巨大的增長機遇,但抓住機遇需要改革。”斯里尼瓦桑表示。(本報記者周蕊、向秀芳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