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維持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但警告前景並不明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鄭青亭 上海報道

當地時間10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世界經濟展望更新》中預測,2024 年和 2025 年的全球經濟增速穩定在3.2%,幾乎維持了該組織三個月前的預測(分別持平和低0.1個百分點)。但看似平穩的水面之下暗藏危險,全球經濟的前景並不令人滿意。

報告顯示,發達經濟體今明兩年的增速預期分別爲1.8%,比三個月前的預測基本持平。但實際上,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上調抵消了對其他發達經濟體(特別是歐洲最大國家)預期的下調。

預計美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分別爲2.8%和2.2%,分別比三個月前的預測高0.2和0.3個百分點;而歐元區今明兩年的增速分別爲0.8%和1.2%,分別比三個月前的預測低了0.1和0.3個百分點。在歐元區中,德國今明兩年的增速分別爲0%和0.8%,分別比三個月前的預測低0.2和0.5個百分點;法國今明兩年則穩定在1.1%,分別比三個月前高0.2和低0.2個百分點。

相對而言,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前景較爲穩定,預計今明兩年的增速預期均爲4.2%,基本維持該組織此前預測。其中,中東和中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前景主要受到大宗商品(特別是石油)生產和運輸的中斷、衝突、內亂和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但與此同時,在人工智能的顯著投資推動下,對半導體和電子產品需求激增促進了亞洲新興市場的增長。

在新興市場中,中國今明兩年的增速預期分別爲4.8%和4.5%,分別比三個月前低0.2個百分點和持平;印度今明兩年的增速分別爲7.0%和6.5%,與三個月前持平。

IMF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主任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在新聞發佈會上警告,當前,全球經濟仍然面臨嚴峻的下行風險。“地區衝突升級,尤其是中東地區衝突升級,可能會給大宗商品市場帶來嚴重風險。轉向不受歡迎的貿易和產業政策可能會使產出顯著低於我們的基線預測。貨幣政策可能過長時間地保持過於緊縮的狀態,全球金融狀況可能突然收緊。”他說道。

IMF對未來五年全球增長的最新預測爲3.1%,與疫情前的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平庸。不僅如此,人口老齡化和生產率疲軟等持續的結構性不利因素正在阻礙許多經濟體的潛在增長。

“全球抗通脹的鬥爭已基本勝利”

“全球抗擊通脹的鬥爭似乎已基本取得勝利。在沒有全球衰退的情況下,通脹下降是一項重大成就。”古林查斯強調,在整個反通脹過程中,全球經濟保持了非同尋常的韌性。

報告顯示,在2022年第三季度達到 9.4%的年度同比峰值後,預計到明年底整體通脹率將降至 3.5%,略低於疫情暴發前 20 年的平均水平。

回顧這場通脹抗擊戰,他認爲,貨幣政策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保持了通脹預期的穩定,避免了有害的工資價格螺旋式上漲,避免了上世紀70年代災難性的通脹經歷的重演。

“當前,在大多數國家,通脹目前徘徊在接近央行目標水平附近,爲各大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鋪平了道路。” 他說。

但他也警告,要高度警惕通脹的捲土重來。“許多國家的服務業通脹仍然過高,幾乎是疫情前的兩倍。少數新興市場經濟體正面臨通脹壓力的重新擡頭,並已開始再次提高政策利率。”

不僅如此,未來抗擊通脹的戰役可能會更加艱難。“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由供應中斷主導的世界——氣候、健康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在面臨這種同時導致物價上漲和產出減少的衝擊時,貨幣政策總是更難抑制通脹。”他還說,“雖然這次通脹預期保持穩定,但下次可能更難,因爲工人和企業將更加警惕保護工資和利潤。”

美聯儲降息將緩解新興市場壓力

美國的貨幣政策仍然是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古林查斯指出,自 6月以來,發達經濟體的各大央行已經開始下調政策利率,轉向中性立場,這將支持經濟活動。“目前許多發達經濟體的勞動力市場顯示出降溫跡象,失業率不斷上升。然而,到目前爲止,失業率的上升是漸進的,並不表明經濟即將放緩。”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美國高級經濟師崔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着美聯儲將在2025 年將利率降至中性水平,到達約 3%—3.25%的區間,勞動力市場良性放緩和經濟軟着陸仍是該機構的基本假設。然而,美國大選後,下任總統有可能實施更爲鷹派的貨幣政策,以及對降息週期最終利率的重新評估。

彭博行業研究亞洲首席外匯及利率策略師趙志軒(Stephen Chiu)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基本情境下,明年美國經濟將陷⼊衰退。如果該情景成爲現實,美債收益率曲線或將保持全⾯⾛陡的趨勢。然⽽,經濟再次加速和提前結束降息也是有可能的。因此,隨着各種結果的概率發⽣變化,投資者可能需要隨機應變,並對⻛險狀況保持⼀份謹慎。

談及美聯儲政策的溢出性,古林查斯指出,主要經濟體降息將緩解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壓力,其貨幣對美元走強,金融狀況改善。這將有助於減少輸入性通脹,使這些國家能夠更容易地走上自己的反通脹之路。

趙志軒認爲,只要美聯儲繼續降息,美元兌亞洲貨幣匯率就有可能在2024年結束時走低。這情景將與他們在年初的展望⼀致,也可能是2025年的主要趨勢。

他補充道,這種情況的主要風險是美聯儲立場更加鷹派,以及美國⼤選或中東局勢升級導致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不過,美元在第四季度或2025年初出現的任何反彈,都可能是暫時的。

“亞洲貨幣可能在第四季度和2025年繼續跑贏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因爲通常在美聯儲降息週期中會出現這種情況,除非歐元表現優異,或大宗商品繁榮。年底之前,馬來西亞林吉特可能始終是表現最佳的亞洲貨幣,並有望從任何油價衝擊中獲益。第四季度東北亞受股市影響較⼤的貨幣可能有升值空間。”趙志軒說道。

全球公共債務規模將超100萬億美元

IMF在最新一期《財政監測報告》中警告,全球公共債務已處於很高水平。報告預測,到今年年底,全球公共債務的規模預計將超過100萬億美元(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93%);到2030年,其將接近GDP的100%。這比2019年(即新冠疫情之前)的比率高出了10個百分點。

該報告顯示,各國情況不盡相同,預計2/3國家的公共債務將趨於穩定或下降,但未來的債務甚至可能會高於預測水平。爲了以較大可能性穩定或減少債務,需要開展規模比目前預測的大得多的財政調整。

報告認爲,各國現在就應針對債務風險實施精心設計的財政政策,保護經濟增長並保障脆弱家庭,同時利用貨幣政策的寬鬆週期。

“在許多國家實行多年寬鬆的財政政策之後,現在是時候穩定債務動態,重建急需的財政緩衝。雖然政策利率下降通過降低融資成本提供了一些財政救濟,但這還不夠,特別是長期實際利率仍遠高於疫情前水平。”古林查斯說。

他進一步指出,在許多國家,初級收支平衡(減去還本付息後的財政收入和公共支出之間的差額)需要改善。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來說,目前的財政計劃並不能穩定債務動態。在許多其他國家,儘管在疫情和生活成本危機之後,早期的財政計劃顯示出希望,但下滑的跡象越來越多。

他強調,財政調整這條路很窄,拖延整頓會增加市場無序調整的風險,而過於突然轉向財政緊縮則會適得其反,損害經濟活動。

IMF的分析表明,目前的財政調整(截至2029年的六年中,其規模平均爲GDP的1%)即使全面實施,也無法以較大可能性顯著減少債務或使其穩定下來。平均而言,一個經濟體需要在該時期實施累計約爲GDP 3.8%的緊縮,才能確保以較大可能性實現債務的穩定。在債務預計不會穩定下來的國家(如美國),當局需要作出的努力則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