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75年風雨兼程,國慶檔紀錄片如何深情書寫家國故事?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歷史時刻。75年來,中華大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百廢待興到繁榮昌盛,中國人民步履堅實,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前景無限美好。

國慶期間,各大主流媒體平臺爲獻禮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紛紛推出了主題紀錄片,以多元的敘事視角、細膩的表現手法和深刻的社會價值,爲廣大觀衆呈現了衆多精彩的家國故事。當大衆在國慶假期被直播、社交媒體等速食文化潮流裹挾之時,國慶檔紀錄片可謂獨樹一幟,帶來了一種獨特的深度情感體驗,讓觀衆不由得慢下腳步,沉浸品味,靜靜感受時代的脈搏。

多維度切入獻禮主題

融匯歷史記憶與時代新貌

縱覽國慶檔紀錄片的內容佈局,各大主流媒體平臺紛紛排兵佈陣,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這一主題延伸開來,各顯身手,從多個維度去回顧、展現中國75年來的偉大時刻、發展變化,呈現出蓬勃的創作氣象。

獻禮題材的創作,以家國情懷爲核心,有着相當明確的主題,似乎創作起來是方向明確,相對容易落地的。然而在實踐過程當中,各大主創團隊都面臨着重重考驗。其中,打造兼具權威性和創新性的內容,是作品重要的立足點。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華語環球節目中心在國慶期間推出的大型紀錄片《一九四九》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思路:全方位展現1949年新中國建立構想與實施的全過程,深刻探討新中國國體、政體與國家結構的形成歷程。以文史資料爲基石,以具體年代爲錨點,由專家學者保駕護航,實爲有效的創作路徑。

歷史時刻的珍貴影像、親歷者的照片、重要會議的記錄等,讓獻禮紀錄片更加生動鮮活。而除了對過往歲月的深情回眸,今年的國慶檔紀錄片還呈現出了愈加開闊的文化視野,通過生動的個體故事和細膩的情感描繪,探訪文化根脈。

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推出的大型文明尋訪紀錄片《家國萬里》,從普通個體的視角出發,走進祖國的悠長文脈,例如第一集《源遠流長》從最早刻有“中國”二字的歷史實物“何尊”切入,鏡頭跟隨“95後”網紅博主李右溪來到寧夏固原,探尋文字生命力何以穿越千年,激發出中華文明深植人心的情感共鳴與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是從文化視角出發,對祖國75週年華誕的真情禮讚。

有意識提升表達溫度

捕捉歷史細節與珍貴瞬間

在新時代新使命的感召下,近年來的紀錄片愈發彰顯其作爲“時代影像志”的獨特價值,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每逢重大時間節點更是緊扣時代脈搏,積極發揮議程設置功能,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主題精彩紛呈,內容各顯“神通”。一致的是,這些作品都以細膩的表現手法,傳遞着“歷史的溫度”。

“有溫度”的獻禮紀錄片,意味着創作不是事件的堆砌或是辭藻華麗的讚美,而是有意識地以人性化的視角去呈現內容。以國慶檔歷史紀錄片《我和我的祖國》爲例,選取了參加開國大典,並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的五位著名僑領的故事,通過深入挖掘他們的情感世界、動機和抉擇,展現更加立體、飽滿的歷史形象,折射出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愛國情懷。

在1949年開國大典的歷史影像當中,著名愛國僑領、政治活動家、婦女解放運動領航者、民主主義革命先驅廖仲愷先生的夫人何香凝的神情百感交集。《我和我的祖國》製作團隊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轉瞬即逝的珍貴畫面,讓觀衆迅速與這位歷史人物拉進心理距離,進而通過聚焦她的愛國故事,循着時間線索將一個又一個爲國爲民的個體抉擇娓娓道來,讓觀衆與人物產生跨越時空的共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這一時間節點上,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歷史的溫度”。

全方位擁抱媒體融合

實現網感表達與全媒傳播

互聯網時代,媒體融合的不斷深化爲紀錄片創作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受衆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創作者們也有必要用年輕一代的信息解碼方式去反觀自己的作品,全方位調整傳統紀錄片的固有思路。在2024年國慶檔紀錄片當中,涌現出了一些系列微紀錄片,主題鮮明,內容精煉,製作精良,既符合主旋律宣傳教育的需求,也貼合互聯網信息流碎片化的特質,塑造出可親可敬的國家形象。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的系列微紀錄片《致敬共和國》,由《共和國·勳章》《共和國·豐碑》《共和國·國旗》三個篇章組成,雖然單集時長僅在10分鐘左右,但是具有豐富的信息量和鮮明的記憶點。以第三集《共和國·國旗》爲例,五星紅旗是新中國75年風雲激盪的見證,也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象徵。片中提煉出了衆多關於五星紅旗的集體記憶,亦有個體關於五星紅旗的獨特記憶。當畫面當中的五星紅旗一次又一次高高飄揚,觀衆們也收穫着一次又一次的感動。

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解放日報社也推出了《信仰之路Ⅱ·大國之道》系列微紀錄片,聚焦“衛國戍邊”“制度優勢和精神偉力”“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和中華文明探源”六大主題,近百位青年採編人員分赴全國16個省區、近60個縣市,從7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着眼,開展獻禮主題創作。

何以問道新中國?創作團隊循着國家的幹線公路、國道前行,循着一條條國道,一塊塊路標,串聯起泱泱大國的成長之路與強盛密碼。

這種“在路上”的“沿途創作”,是時下年輕人們崇尚的影像記錄方式,將深刻的社會議題賦予互聯網思維的表達,大大提升了內容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例如《信仰之路Ⅱ·大國之道》第二集《天路奇蹟》,拍攝於東起上海人民廣場、西至西藏聶拉木縣、沿北緯30度線橫跨中國東西的318國道——新中國第一條國道。築路先輩克服了奇險,後人才得以領略沿途的奇美。318國道的中心位置,也是川藏公路最初的起點,是這條“中國最美人文景觀大道”上的新地標和打卡點。微紀錄片恰到好處地勾連起過去與現在,增強了觀衆的代入感。

文章合時而著,詩歌合事而作。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國慶檔紀錄片的創作者們用深情的筆觸書寫家國故事,多角度塑造了可親可敬的國家形象,給觀衆心靈帶來的每一次觸動,思想深處發生一點一滴的變化,都是紀錄片最大的價值體現。2024年國慶佳節,這些有溫度、有深度的紀錄片,成爲了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橋樑,是一份份凝聚心血、寄寓希冀的珍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