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夜市政策 3年僅42處響應

臺灣夜市經常使用一次性餐具,環境部2020至2022年補助夜市成爲「環保夜市」,推動5面向環保改造,其中一項爲補助攤商使用重複清洗餐具。(蔡佩珈攝)

環境部2020年起投入9750萬元補助夜市、商圈改善環境及設備,成爲「環保夜市」,旨在打造「減塑、低碳、清新」新文化,然全臺164個夜市、324個商圈,3年來僅42處夜市及商圈參與,去年起改由各縣市政府自主推動。立委認爲,1縣市僅補助1處、誘因不足,導致業者響應比例太低,呼籲不要「中央請客,地方埋單」,應繼續推動、改進環保夜市政策。

夜市衍生環境髒亂及油煙、大量使用免洗餐具,環境部爲此於2020至2022年,請各縣市至少提報1處夜市成爲「環保夜市」,推動「使用重複清洗餐具」、「落實垃圾分類」、「裝設油煙防制設備」、「改善餐飲廢污水排放」以及「環境與公廁清潔」共5面向環保改造。

經濟部統計,全臺共164個夜市、324個商圈,而環境部資料顯示,扣除重複提報11個夜市或商圈,3年來僅26個夜市、16個商圈成爲環保夜市,相當於不到1成夜市及商圈響應政策。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組長李宜樺坦言,不少夜市屬流動型,時常更換經營地點,也有攤商顧慮裝設油污水設備期間會影響生意,強調沒有參與度偏低的問題。

立委廖偉翔說,夜市最能代表臺灣庶民生活,也是國外觀光客最愛的景點,他觀察臺中市部分夜市人潮衆多,卻有遊客隨處亂丟紙袋、竹籤跟塑膠袋,造成當地環境髒亂,環保夜市政策確實能有效改善。

但他指出,環境部當初僅補助各縣市1個夜市、商圈,提報第2個或以上就要地方政府自費,對攤商誘因也不足,導致參與程度太低,現在改由地方政府自行推動環保夜市,很令人遺憾,更形同「中央請客,地方埋單」。

李宜樺說,環境部後續訂立相關指引,去年起由地方政府自主推動環保夜市,例如地方政府推動夜市減少一次用餐具,可納入源頭減量計劃,向資循署申請補助;油污、空污改善需求仍持續推動,可透過機制申請,只是現在沒有整合性的計劃而已。